斜杠青年,你有多焦虑
【1】在各种社交场合,总是遇见一些身份繁多的人。
他们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工作,却用工作之外的一些身份来装饰自己,或是本身身份复杂,兼着各种来路不明的头衔。
对于这样的人,我总是抱有一丝疑问:他们到底是谁?有着怎样的核心身份?
这两年,见过一些培训师,他们同时也是心理咨询师、营养师、成长教练。他们大都有着相似的经历:曾经从事一份毫不相干的普通职业,考过心理培训领域的一切证书,然后摇身一变,将自己包装成各个领域的专家达人。
长期深耕于一个领域,往往面临倦怠与不安。斜杠青年只能靠多重身份的包装来化解这样的倦怠,掩盖自己的不够专业,同时也满足那颗广泛涉猎的虚荣心。
【2】
半年前,在朋友的生日会上见过一个电影导演。他二十七八岁的样子,穿着白色T恤、牛仔裤,戴着一副普通的近视镜,斯斯文文,看上去没有任何过人之处。
当朋友介绍他是一个导演的时候,他轻轻地笑,有点不好意思,却掩饰不住得意的窃喜。
后来知道,他其实是一名房屋设计师,至于做导演,连半路出家都算不上,顶多是在半路出家的路上。
处在一个快速迭代的环境中,无论哪个行业火爆起来,都会有无数人一拥而上,之前是自媒体,现在是影视业。
无论你背景如何,基础如何,都想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往大里讲是梦想,往小里讲,是动辄几百万的植入费,让这个行业成为资本的风口。
于是,这个原本朝九晚五的设计师,被几个朋友拉着入伙,找演员,找剧本,拉起班子准备大干一场。
白天,他是写字楼里的专业设计师。晚上,他是电影路上的寻梦者。原以为这种身份的转换可以轻易驾驭,原以为业余的付出同样能闯出一番天地——直到有一天,他在酒桌上喝得烂醉,全然不顾自己的斯文形象,颠颠倒倒,踉踉跄跄。朋友叫来出租车,硬生生把他塞了进去。
据说,是进度问题导致了内部人员分裂。从此,再也没有听他谈起过他的电影。
如果世界上真有这样的机遇,让所有人都可以轻易逆袭,那一定是最好的时代,但一定也是最坏的时代。
因为当所有人都可以轻易进入一个行业,你又凭什么能够脱颖而出?你有过人的技术吗?有资源吗?有基础吗?
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你至少该有全力以赴的毅力和决心。
如果真心热爱,辞了设计师的工作,去放手一搏又何妨?
舍不得放弃手里的面包,又想要抓住诗和远方,在梦想和现实中来回奔跑,最后只能是全线溃败。
【3】
生活在别处。我们永远都不满足于现状,只能靠更多的可能性,来宽慰那焦躁不安的内心。
M是个24岁的女生,毕业两年,在一家美资企业工作。因不甘心做一个纯粹的外企人,于是她做起了奢侈品代购,加入了微商大军;周末学习油画,还想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名业余的绘画老师。
结果,绘画基本功没有练好,做微商还亏了钱,在公司的绩效表现也受到影响。
有能力的人,只需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但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再多的身份只是徒增压力。
真正的斜杠青年,大多都顶着巨大的压力,斜着斜着就单干了。把斜杠前面的那个身份去掉,全力以赴做一项事业。
当然,并不是说不能去追求那些业余爱好,但再多的爱好也只是为了博自己一笑。放松、开心就好,不必认真,也不必在自己的名片上郑重地标上一个身份。
毕竟,重要的事只有一件。世界虽然很大,但我们每个人所能站的,不过方寸之地。努力守好自己的那寸位置,在上面用力地站出一个脚印,这个世界就会记住你。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