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小刀:在音乐中“速写穿越”
在北京SOHO尚都,有家叫“微薄之盐”的音乐酒吧,其主人乔小刀上演了一系列现实版的“我是传奇”。初中没毕业,却在全国十几所高校做巡回演讲,场场爆棚;没学过画画,却靠着捡垃圾,办起了画展;没学过设计,却用各种怪点子成为创意市场上最受欢迎的人;没摸过吉他,不懂音阶,唱歌跑调,却与侄女组成“大乔小乔”乐队,一举成为当年音乐排行榜上久居不下的民谣歌手。我是废矿,可我有金子般的梦想
乔小刀,在找到出路之前,绝对是块“废矿”。那时,他叫乔守民,跟在爸爸的屁股后面捡砖头。在爸爸建房子的时候,他站在下面傻傻地看,看着爸爸把家里的13间土坯房建好。之后,他有了一间属于自己的“闺房”,他在里面搞“二次创造”。给石头涂上蓝色,搭建最温暖的鸟巢,在墙上织满蜘蛛网,还给这间屋子取名“一草堂”对外开放。来参观的人惊呆了,就这样,他有了朋友,有了佩服他的人,他甚至有些得意了。
1998年,他20岁出头,改名乔西,来到北京闯天下。在树村一家小店里做电焊工,每天工作14个小时,赚来的薪水仅够支付吃喝住,现在中关村的海龙大厦几个字都是他焊上去的。那时他最奢侈的梦想就是冬天的时候能够在屋子里面干活。
两年间他几经辗转,工作换了七八次,做过油漆工、玻璃工、瓦工,基本上是些与建筑有关的活,期间也认识了一批搞艺术的人。他怕别人瞧不起他,说自己是画家。说是画家,他还真搞起创作来了。没材料,他到处捡,什么都要,拼拼凑凑地弄成幅令人啼笑皆非的假油画,他也因此得名“破烂艺术家”。
春节他回了趟家,土坯房已经不在了。他还去了东北矿区看侄女乔木楠,小女孩刚一岁父母就离婚了,跟着奶奶生活,一家人靠野菜支撑着。那晚,他偷偷流了很久的眼泪。
大乔小乔,成名全靠“不着调”
2000年的时候,乔西在一家网站做美编,但不久,网站倒闭了,他又失业了。他接下公司的设备,创办了一家设计公司。自己动脑动手,还成立了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团队。期间做过一本“很黄很暴力”的杂志《月经》,“记录每个月的经历”,激发自己的设计灵感。帆布制造,丝网印刷。那时,他与音乐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2002年,他把全家接到了北京,“一个人在北京受苦还不如一家人在北京受苦”。设计师做了4年,他厌倦了。期间,他尝试过摄影,写诗,基本上什么艺术行当都搞过,连造型和行为艺术都做过,但还是没有找到他想要的出口。
2006年,他卖掉公司,买了一把吉他,更名乔小刀,从此走上了音乐的道路。那时,乔小刀是设计师,乔木楠是学习委员。有一天,乔小刀突发奇想,要组建一个乐队,就叫“大乔小乔”。而立之年的乔小刀,带着一个年仅9岁的小女孩在北京卖唱,有拐卖幼女的嫌疑。小木楠毕竟要上学,做音乐只能算是客串。这样,乔小刀就单刀匹马先杀出去了。
乔小刀知道自己不能摇滚不能朋克,只能民谣。他便跟着身边的几个做民谣的朋友学习。跟钟立风学写简单的歌词,跟万晓利学习后音和低音唱法,跟小河学习“乱七八糟”的吉他弹法。虽然搞出来的东西,似牛非马,经常被人嘲笑“不靠谱,不着调”,可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
一年后的7月12日晚,“大乔小乔”让所有曾经嘲笑他们的人大跌眼镜。当晚有近1000人参加了他们专辑《消失的光年》的首发式。小乔穿着粉嘟嘟的花裙子,梳着细细的小辫子,鼓鼓的脸,奶声奶气的,唱歌还有些跑调了。有时候,乔小刀也有些跑调了。所谓一俊遮百丑,原始的演唱风格,让他们在网上网下都有着许许多多拥趸,全家人做的一万三千张专辑很快以50元每张卖完了,这着实让他俩火了一把。
不久,有唱片公司找上门来,希望签下他俩,把他们捧成“新吉祥三宝”。乔小刀婉拒了,因为小乔马上就要变声了,激流勇退是既定策略。2008年,“大乔小乔”正式解散,不再演出了。也就是在这一年,他开始经营“微薄之盐”。
借助“微薄之盐”,
他在唱片市场走小众路线
微薄,就是微小,盐代表力量,微薄之盐,就是微薄的力量。这就是“微薄之盐”酒吧的含义。
在筹备了一段时间之后,“微薄之盐”在北京价格不菲的SOHO尚都开业了。乔小刀当起了老板。才开始,他满世界找民谣歌手来店里唱歌,晚上演出之前他站在门口卖票,赚来的钱和歌手分成。
乔小刀是个实心眼的人,总是尽量给歌手多一点酬劳。他的故事不久就在圈内传开了,网上也有了他的粉丝。慢慢的,进店唱歌的歌手都愿意把自己最得意的原创作品奉献给大家,“微薄之盐”的名气越来越大,票价也从最开始的10元逐渐涨到50元,有时候不预定,还买不到票。
认识的音乐爱好者越多,乔小刀就越为这些音乐人的处境难过。在北京,有着音乐梦的北漂族不在少数,而当大家聚在一起的时候,聊得最多的是怎么糊口,他知道有的人甚至靠借钱过日子了。表面风光,其实感伤是多数音乐人的处境。
他决定帮这些落难的朋友实现音乐梦想,进军唱片市场。从那天开始,“微薄之盐”不仅仅是一家酒吧,它还是一家文化传媒公司,更是一个关于音乐和梦想的计划。
如今的唱片市场整体不景气,一成人“吃肉”,两成人“喝汤”,剩下的干脆“喝西北风”。在这个时候进军唱片市场,无疑是个疯狂的举动,而更疯狂的是,他说一年要做10张唱片,还不要版权。
他心里很明亮着呢,知道大众唱片市场是杯“毒酒”,谁饮谁完蛋。他走的是小众路线,靠创意赢得市场。他相信现在的小众市场,就是未来的大众市场。
当然,他还只是“微薄之盐”,力量有限。他就拉了许多企业一起来做,无偿解决音乐人作品成本的问题。目前旗下已有“微薄之盐”唱片厂牌、唱片产品店铺、演艺酒吧、丝网印刷工作室、非主流资源库等各类执行团队。
去年5月,“微薄之盐”发行了第一部音乐合辑《速写穿乐》,首发演唱会在北京星光现场音乐厅举行,现场高朋满座让乔小刀笑得合不拢嘴。当晚参与合辑录制的雷子、赵照、魏晨等人齐聚星光现场,压轴演出是乔小刀和老狼合唱“大乔小乔”的作品《星座》。
《速写穿乐》一共印制了5000张,2000张用于赠送,3000张用于网络发行,通过淘宝把货卖出去。唱片发行他也讲究“心理战”,严格控制总量,物以稀为贵,他懂得用稀缺提高含金量,甚至跟听众玩起了就是让你买不到的游戏。他说,因为越难得到就越会珍惜。
说起微薄之盐未来的计划,乔小刀说要陆续出版旗下艺人的个人专辑,进军3G手机业务,把艺术与商业完美结合,先富带后富,让签约音乐人富起来。同时也会以北京为轴心,在全国范围内拓展小众音乐市场,建立旗下合作品牌,与众多媒体合作。他的目标就是尽量把事情做小做稳。
如今的乔小刀已拥有乐队主唱、设计师、展览策划人、诗人、丝网印刷专家、杂志主编、文化传媒公司执行总裁等多重身份,在北京买了车,买了300多平方米的大房子。他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了一条轮回的路。也许乔小刀的成功不能复制,但是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有无限种可能。一旦找到自己的位置,就算是废矿,只要自己肯动脑,肯修炼,也会散发金子般闪亮的光芒。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