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8-2-14 12:38:27

走在青春的路上

  由于从小受到父母在外闯荡的影响,7岁那年,他便有了自己的理想:“我要远离父母,到陌生的城市去读书、去闯荡。”然而,直到16岁,他的这一理想并没能真正实现。

  初中毕业后,他成了首钢铸造车间的一名工人,虽然对这个职业没有太大的抵触情绪,不过,他的“不安分”却开始显现出来。或许是喜好,抑或是为了改变命运吧,那段时间,只要和文艺沾上边的,他逮到什么就学什么。比如什么指挥班、朗诵班、诗歌班等等他都会去报名,有时也参加合唱团、话剧团、舞蹈队的排练,甚至在工闲期间,还自学一些钢琴、笛子、二胡等乐器。在系统地学习音乐之后,他开始报考众多文艺团体,遗憾的是他一次也没被录取过。

  18岁那年的一个夏天,他再次失败后,母亲生气了:“工人当得不是挺好的吗?干吗天天瞎折腾自己,不务正业,你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这时,他的倔强劲上来了,他说:“我就要撞南墙,我非把南墙撞塌了不可,哪怕头破血流也值。”

  终于在他19岁时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不过,还没等他高兴过来,工厂造反派却以“不热爱本职工作”为由,强行扣下了他的录取通知书。

  N多次的失败并没让他灰心,22岁那年,他再次参加艺术院校大考,虽然文化课和三试都过了,可仍然没有逃脱失败的厄运。

  后来,电影学院业余表演培训班开始招生,当弟弟将这一消息告诉他时,他兴奋得一夜都没睡好觉,可是第二天在厂里却开不出证明。幸亏他耍了一个小聪明,拿着弟弟的介绍信去报考,结果考上了,从此开始边念书边演戏的生涯。

  由于他的悟性极好,一个朋友推荐他去见《四世同堂》的导演林汝为。林导演问他:“看过原著没有?”他回答:“看过。”“老二能演吗?”能演,放心吧,我什么都能演。“

  他的自信无疑在导演眼里成了“口出狂言”,林导演最后撂下了这样一句话:“这角色那么难演,连陈宝国都说太难演了,怕演不了,你一个业余演员却那么不谦虚……行了,留个电话回去吧。”

  他将电话号码留下后,忐忑不安地走出了林导的办公室。随后,开始在焦急不安中等待。一天,两天,十天……就在他从希望快要变成绝望的时候,剧组派人来找他,将祁家老二这一角色给了他。后来,他凭借在《四世同堂》中“老二”的出色表演一举成名。那年,他28岁。

  不过,成名归成名,他当时的身份仍然是个工人,后来,在林导的帮助下,北京电视艺术中心同意调他过来,但前提是“不能演戏,因为单位没有演员编制。”他当时没有想那么多,一口答应了下来。

  在干剧务的六年里,他边向导演们学习着各种经验,边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道路。“我难道就当一辈子剧务了吗?不,不能。”他否定了自己。

  人生中,有些机会往往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在干剧务沉寂的六年里,他学到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在拉了一笔赞助,找了一部剧本后,他成为了电视剧《怯懦的誓言》的导演。这无疑成了他以后导演路上的敲门砖。

  在《渴望》大获成功后,艺术中心破例把他正式调到导演组当副导演。1992年,《编辑部的故事》让他成名,终于成了一个名正言顺的导演。这一年,他37岁。

  之后,他开始与王朔合作《过把瘾》,然后是《东边日出西边雨》《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像雾像雨又像风》《永不瞑目》,之后,他突然想“毁掉”自己,因为他不想再作茧自缚地重复言情戏了,他要寻求新的突破。

  “知天命”后,他将自己的视角开始转向青春、爱情、励志三要素上,后来,才有了他的青春三部曲:《奋斗》《我的青春谁做主》和《北京青年》。

  如今的赵宝刚已近花甲之年了,可他仍始终保持着一股与年龄不相称的激情,而且还保养得那么好。每当有人问他这个问题时,他都会很坦然着回答:“因为我有一颗永远年轻的心,我一直就走在青春的路上。”

  是的,他每天都会坚持看几个小时的电视,专门看一些年轻人喜欢看的节目,了解他们的心态和想法,然后再和他们一起交流。当然有时间也和年轻人一同出去游玩,始终将自己置身在一群年轻人当中。

  这或许就是他永葆青春不老的秘诀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走在青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