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攀比从父母做起
攀比心理人人有每到开学初,都是很多商家大赚一笔的时候,从日常的学习用品,再到衣着打扮,现在连颇为奢侈的电子产品也积极抢占开学时的商机,因为在此时很多家长为了“鼓励”孩子在新学期能更上一层楼,都会不惜血本为孩子添置物品。“与其指责孩子‘喜新厌旧’,盲目攀比,家长倒不如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王老师指出,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差,不单单是学习,包括日常生活,在他们的心底本身就存在着比较的态度,所以就会影响到孩子。
其实攀比是一种很常见的心理状态,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攀比心,有时它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可以促使人去努力,比如说去努力学习、获得荣誉,但对于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如果家长不能合理的引导,就会让攀比心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坏处。它会分散孩子的精力,让孩子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养成孩子的虚荣心及奢侈浪费的生活习惯,甚至让孩子的消费观念和行为走入误区,对今后的生活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当家长无法满足他们的愿望时,他们会变得消极,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误入歧途。”因此,王老师表示家长们切不可在物资方面过多盲目地迁就孩子,要正确引导他们,帮助他们克服不良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家长要先端正态度
想要正确地引导孩子,那么家长首先就要做到端正自己的态度,让自己有一个合理的消费心态,这样孩子才能在父母的影响下,端正自己的态度。“很多孩子追求名牌,除了受到社会上的消费观念影响,更多的是受自己父母的影响。”王老师指出,家长们总认为现在条件好了,可以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这本无可厚非,但你所给的东西是否适合十几岁的孩子,是否是他们所需要的呢?衣服一定要名牌,让孩子使用高端电子产品,甚至用豪华车来接送孩子,在这些家长的心中本身就存在着隐形炫耀心理,以此来彰显自家的身份、地位,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更有甚者,一些家长甚至不顾自己的实际经济条件,宁愿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在别的孩子面前“不掉价”。殊不知,这些家长的行为对孩子是一种误导。在这样的氛围下生活,孩子当然就会无师自通,上行下效了。
所以,家长对消费、对金钱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关键,只有家长端正了态度,在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正确消费,才会让孩子们有一个合理的心态。虽然外界对孩子的心理有一定的影响,但在家长的言传身教下,也不至于让孩子太过离谱。
内在才能体现个人价值
家长还要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当前生活中的重点,作为学生更多的精力应该放在学习上,此外家长也需明白一个道理,学习是作为一个学生的任务,而不应该成为他们得到“奖励”的借口。“不少家长为了鼓励孩子认真学习,提高成绩,会许下诺言,比如‘你考进前十名,就给你买手机’,亦或是‘只要你把习题做完,我们就去吃×××’,这样的承诺会让孩子模糊了学习的本质,而将它变成自己提要求的一种手段。”王老师指出,就算家里条件允许买名牌衣服、用高端电子产品,但尽量不要过早地提供这些给孩子,“让他们懂得衣服不过是包装,而内在才能才是提升个人价值的关键,不要用外在的物质去给孩子造就一幅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这样也不利于孩子与他人的平等相处。”
有时候,攀比的心态来自于周围环境,如果身边人都比较追求物质享受,那么就很容易影响到孩子,如果孩子随波逐流,恰恰证明孩子可能缺乏信心,希望通过外在的东西得到弥补;也可能是孩子过于敏感,很在意自己的形象以及他人的眼光,受到他人的议论,让自己产生不服气的心理。“所以在纠正孩子的攀比心理时,家长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原因来进行引导,如果是因为不自信,那就帮孩子增加自信的砝码,如果太敏感,就让孩子多多与人交往,切不可同一而论,避免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此外王老师还要提醒家长在没有达成孩子的某些要求后,要格外关注他们的心理变化,“有些孩子的要求因为不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足,也许会寻求外界的‘帮助’,因为阅历少、经验不足,容易被人利用。”攀比也不是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能盲目攀比,把握“尺度”最重要,更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因此,在追求物质享受方面,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最重要:“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选择最适合自己能力范围内的生活及处事方式,是最利于身心健康的正常心态。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