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的人,更接近率性而活
在《GQ》杂志有一篇对《中国有嘻哈》冠军GAI的专访,标题用了“嘻哈匪徒”,匪气被认为是他最显著的个性标签。文章其实讲的是“匪徒”开始学乖的故事。他不希望自己被限制在地下音乐圈,最近还在某个节目中唱了流行歌曲《爱如潮水》。在微博上,过去火暴脾气的GAI也渐渐不和人吵架了。
这招致了一些批评:梁山好汉向大众低头,丧失了他吸引人的真性情。但我一点儿都不认为这种转变是放弃,反而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努力。敢打破自己的套路,敢撕掉自己的标签,这非常勇敢。当大家普遍推崇个性时,更难的是,敢于不把个性当武器。
人可以追求风格,但如果只知道追求个性,人会走向狭隘。这一点在网络上表现得尤其明显。当出现某个被广泛争论的话题时,总会有人显示出强烈的对主流舆论的抵触。
这成了个屡试不爽的办法,想要体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最简单的手段就是:鄙视一切潮流。我们需要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想法,需要各种不同的声音,但它不应该是轻率的,不应该是为了不同而不同。
因为这样做的坏处是,人会失去自己真正的判断力。年轻时,我们常常对世界表现出不顾一切的勇气,内心觉得自己是“不同的”,也焦急地希望所有人知道这一点。
但真正骄傲、有底气的人,是不需要用与全世界唱反调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与众不同。成见,会挡住你真正认识世界的机会。为了保证某种个性,你的视线越来越窄。
我有一位朋友,运营一个树洞类的公众号。她有时会向我抱怨,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根本不是“丧”,而是太自命不凡又被自己的雄心勃勃绊倒。
“前几天,有个女生和我说,她特别想做中国的弗吉尼亚·伍尔芙,脑子里也已经有了很多很多想法,但就一看到自己写的东西就各种自我厌恶,所以到现在一个字都没有写。”
年轻时,我们很容易经历这样的阶段:对世界主要的感情是“瞧不起”。挑剔、批评,不仅对别人,也针对自己,结果活成了一个批评家,因为对事情太过苛求而丧失了真正的行动力,自命不凡有时反而让你最后很平凡。
前段时间看了一个窦靖童的采访,她有一段话说得很棒。
作為一个被无数目光注视着长大的年轻人,在母亲王菲和父亲窦唯的光环下,她身上被寄予非常多的框架和设想。但被问到她的音乐是否表达出理想的自己时,她说:“这需要很大勇气,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实现的。它不仅指你有足够勇气接纳现在的自己,还得了解内心需要以及不需要什么。”
“不要太苛求,这一点很重要。不要过度执着,不要让自己感到沮丧。”未来怎样,并不由自己完全掌握。但认清生活的吝啬后,她依然想努力。在我的定义里,这也属于“小透明心态”的一种。与其思考存在感,她更倾向于直接行动。不被个性和标签绑缚,人完全有可能过得一点儿都不透明,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感。
没有多少人,生来就与众不同。天分、个性、风格都重要,但都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敢于真诚面对自己,不被标签、别人的看法所绑架,才会拥有更多可能性,才会真正变得更自由。
比起时刻树立自己的“人设”,坦诚的人,更接近率性而活。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