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有路可以走
小时候,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考试不好讓家长签字。当想到自己灰头土脸地样子,总是幻想着自己能模仿大人的字,那些龙飞凤舞的签名,代表着过关。成绩下来的那天,回家吃饭都小心翼翼的。考试得了满分,全家人都高兴。考试不好,挨打或训斥,简直无路可逃。我们的父辈和我们,似乎都是这样过来的。
然后,上到高中,做题,考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我们那个时候,考大学比例一百比几,不象现在,跟卖白菜一样容易。至今我还记得,自从考上大学后,父亲就再也没过问过我的学习。
在中国的大多数父母的心中,大学意味着有饭吃了,生活有着落了。从打倒四人帮以后,大约有20年吧,我想,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学而优则仕,上大学,分配工作,论资排辈地在国营单位体面的生活。这,曾经是很多家庭的梦想。
当人们熟悉了某种生活方式的时候,就会认为这种生活方式是最稳妥的,甚至是唯一的选择。
似乎没有人想到还有其他的路可以走。
但生活总是会给我们开很大的玩笑。
毕业的那年,我分配回厂。我的没考上大学的同学,在分厂里当领导,我的没考上高中的同学,在总厂里当团委的干部,相当于厂级的中层干部。
在厂里呆了几年,跟以前的同学一比较,觉得大学算是白读了。比的都是关系,都是经验,谁跟你比学历!
27岁的时候,才认识到了,过去的路,对自己来说多么不合适!看起来稳妥,却丝毫没有前途。
什么都想清楚了:房子不要了,职称见他妈的鬼去吧,果断地辞职去了深圳。
至今为止,我还记得辞职那天,我们单位的领导对我说的话:你可想好了?辞去公职,以后就没有保障了。
我心里想:天下之大,总有路可以走。
上初中的时候,我个子很小,班主任总是很担心,有一天,他对我说:你怎么才长得高啊?你这样别人会欺负你的!
从那天后,我开始每天跑步,踢球,做引体向上。初三的那年,一下涨了15厘米,超过了老师。
上高中的时候,语文老师对我的作文非常担忧。他不明白这个学生怎么总是不那么稳定:总是容易写出一些不合题意想法的文章。这样的状态,是非常危险的。
我自己清楚,老师是为了我考虑的,但我真不知道,自己到底要怎么思考,才算是符合题意的想法。在我看来,很多题,本身的答案之间,就是互补的。那个时候,我以为那是我学习不够“扎实”的原因,后来,我才明白:或许那根本就是正确的想法。
还有一次,就是n年以前,有人鼓动我买股票,因为是熟人介绍,就买了2万放在一边。那些股票并没有像事先描述的那样上市,而是变成了几乎毫无价值的白条。我记得那一年,有个算命先生跟我说,我会因此而发财。事实上,结果完全相反。
对秩序和稳定的追求,是人的本性。对秩序的尊重和追捧,肯定会赢得现实的支持。
然而,天下可以有大众的路可以走,却没有说只有唯一的路。
在经济挂帅的年代里:最有智商、最聪明的人玩金融,他们用金钱的专业知识为自己赚取财富;学习最好的人,成为企业中的高级打工者;中规中矩的人,依赖垄断的行业运气,和他们的人脉,为自己的前途奋斗;机遇和运气,赋予那些能把握机会的勇敢的人,很多人们眼中的大老粗们,他们的胆量是他们创业的保障,一种创新或是不认输的精神,造就了很多成功的神话。所以,老粗能干大事业,条条道路通罗马。
当人遇到很多断言,有些人相信,有些人抗争。有时,那些断言像流言,又像符咒,伴随着人的周围,让人挥之不去,如同一个迈不过去的坎。
其实,没有人给你设个坎。是你自己以为那就是一个坎。那个坎在人的心里,在世俗的世界中,但唯一不该在自己的心中。
对人下断言,不是什么好事情,尤其是当一个权威对你下断言时,你不要被他吓着了,不管这个权威是你的老师、家长、算命的,或者是生活本身。
人是可以通过改变自己,来改变生活本身的。所以,我完全不能同情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的人:他们需要的不是别人给他们的承诺,而是他们要给自己一个勇敢的承诺,面对现实的勇气,和努力工作的决心。
每一次,面对心怀忐忑的面试者,我都想说这样的话,“学历都是不重要的,甚至过去是什么也是不重要的。关键是你现在怎么看待你自己,你想干什么,想成为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要记住,再难的时候,都要坚持,天下之大,总有路可以走。去找自己的路,然后上路吧。每个人的命都在自己手中。”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