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泪满襟
昨日乘车去,归来泪满襟。坐着小孩子,站着白头人。昨天下午,我乘坐一辆公交车,正好是学校放学时刻,车到一个站点,上来一些小学生和陪同的家长,其中有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动作快,抢到一个位子坐好了,接着有个老人走过来,手拉住扶手,也站好了。我看那老人一头白发,还背着孩子沉重的书包,用安详和爱抚的眼光看着孩子,而那孩子正惬意地伸着双腿,拿出零食津津有味地吃起来。我被眼前这一幕吸引住了。以前我也看到过家长和放学的孩子乘车,但这一次情况不同:这位老人满头白发,如果他独自一人上车,别人都会让位的,但现在他们一老一少,一个坐着,一个站着,竟显得如此自然而然,这就不禁有点使人骇然了。我想起孔老夫子的话:“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这是说,有事应该由年轻人干,有好吃的应该让长辈吃。如果你一边这样做,一边脸色难看,还能说是孝吗?现在事情完全倒过来,事情由长辈干,有好吃的让孩子吃,而且长辈脸色一点不难看,反而非常高兴。
大概人人都知道,儿童有很大的可塑性,家长是孩子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老师。慈爱和怜幼是人们的天性,但爱有“似虐之爱”(表面是害,实际是爱)和“似爱之虐”(表面是爱,实际是害)两种。似虐之爱,例如对孩子无理要求加以拒绝,孩子犯错误加以责罚,可以帮助孩子健康成长。似爱之虐,像上面的例子,会扭曲和危害孩子的性格,这种事还太多太多,像报纸上报道,一个孩子考上大学到学校报到,全家有八个大人陪送,父母亲代为铺好被褥,装好床头灯等。另一个孩子上大学住校,他母亲每隔几天就要去为儿子洗衣服搞卫生。这样的溺爱,前面还应该加个滥字。
为什么还要对孩子滥宠滥爱呢?“孩子太苦了”,家长们几乎众口一词这样说。孩子的书包重得让孩子弯了腰,许多孩子做作业要做到晚上十一二点以后。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儿,家长就替孩子收拾书包,代做生活上一切事情。给孩子买点好吃的,也是合情合理的了。问题归到了教育现状,教育部门似乎也觉察到了,因此提出给学生“减负”的口号,传媒连篇累牍宣传减负,但过了几个月,要高考了,传媒说完减负说分数,又连篇累牍讲名牌大学分数线多少,一本二本分数线多少……如果真有家长事先给孩子减了负,结果孩子考砸,没有考上大学,那就咎由自取了。现实没有变化,哪个中学的毕业生升学率高,还是会受奖励,哪个老师教的班级升学率高,还是会拿奖金。升学率还是硬道理。
人是跟着价值观的杠杆走的,对一个社会现象,需要全社会合力关注,尤其要找到问题的源头,使杠杆发挥关键作用。如果所有孩子都有康庄大道可走,那就不必万人去挤名牌大学的独木桥了。恐怕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坐着小孩子,站着白头人”的现象才会有所改变。
这当然是理想。可我们如何才能实现这理想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