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之辨
我给学生讲课时,引用了以下资料。曾挑起亚洲金融风暴,导致无数人陷入困境的72岁“金融大鳄”索罗斯,因为行善成为第二届“代顿和平奖”得主。得奖的原因是他献出巨款,给波斯尼亚地区的人民在战后重建生活,并成立“量子基金会”支持慈善活动。索罗斯在许多地方都有捐款,他曾表示,在80岁之前,会将所有财富全部捐出。这样一个道德高尚的人,怎么可能和面目可憎的金融大鳄联系在一起呢?所以中国有记者问他,这是你的天性还是树立形象的需要?索罗斯说,在金融市场,我只是按规则办事,谈不上道德不道德。
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索罗斯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好人还是坏人,童年的黑白影片会通过银幕形象做出简单的判断。可是现实不是黑白影片,没有大忠大勇,也没有大奸大滑,都是寻常的面孔,充满矛盾的人生。对于身边的人,我们都想一一做出判断,可是终究又很茫然,到底是好是坏,谁也说不准。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里斯朵夫》一书的开篇就写到,英雄并非就没有卑劣的情操,只不过他们没有被卑劣的情操所俘虏罢了。是的,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并非没有卑劣的情操,只是英雄有非凡的自制力罢了。
蒙田这样认识自己,“从我的身上,可以找到所有的矛盾……羞怯,蛮横;贞节,淫荡;健谈,寡言;坚强,纤弱;聪明,愚鲁;暴戾,和蔼;撒谎,诚实;博学,无知;慷慨,吝啬又奢侈。所有这些,我都在自己身上或多或少地看到,就看我偏向哪方。”绝大多数人,都在人性的两极之间摇摆不定,在不同的时间显露不同的品质,在不同的场合扮演不同的面相。生活的假面之下,有多少真实的灵魂保存完好,而不是伤痕累累?对于善与恶的选择,往往会像蒙田一样,只是一个无意或有意的“偏向”,这正像一枚硬币投掷到地上,露出正面还是反面,可能取决于偶然。而“偶然”,正是个人命运与社会相撞,产生的种种随机性的可能。
童年时,有一阵子从苏北涌来灾民。我母亲掏空了米缸里的米来接济他们。一家人都不理解,就是接济也用不着尽其所有啊?母亲说,这群人你对他们好,他们会露出好的一面,是好人;如果对他们不好,他们就可能铤而走险,偷窃和抢劫的事情没有理由不发生,到那时损失更大。
暗夜中,扪心自问,在我们的经历中,可能被人欺骗过也在欺骗别人,心存善良也面露凶恶,在好与坏中摇摆不定。红尘中奔走,为了达到那点小小的目的,而想穷尽一切手段。平凡的大众,在苦弱中挣扎,命运像风筝一样摇摆,只是心存敬畏、心怀善恶有报的戒律,才不至于滑向邪恶的深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