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与恶的距离有多远
一个雨夜,有位司机驾着一辆货车经过一个村子,不慎撞倒了一位老人。老人的大腿被车轮辗过,生命垂危。司机将老人送到医院后,就玩起了“消失”,老人的医药费全部落在了车主身上。车主是个女人,家境本来就不宽裕,她家里只有8000元钱。为了医治老人,她向亲戚朋友借钱,终于筹措了2万元,送到了医院。医生说,老人如果要存活下去,必须截肢。老人的儿子听说后犹豫不决,而她却说:“赶快做决定吧,老人生命垂危,等不及了。”
在她的坚持下,老人进了手术室。手术比较成功,老人活了下来。但医生说,老人还需要大量的后续治疗,这将是一笔庞大的开销。听到这个结果后,老人的儿子和她进行了谈判,老人的儿子让她拿出15万元私了,从此毫不相干。如此好事,本来是求之不得的,但她却深为老人的命运所担忧,她觉得老人的儿子拿了钱之后并不能很好地照顾老人,思前虑后,她没有答应,而是表示她将医治好老人的病,并且承担起在医院照顾老人的义务。
为了照顾老人,她丢下了手头的工作,跑到医院去料理。此时老人已经没有了自理能力,吃喝拉撒全在床上,短短几天的料理,就让她整个人瘦了一大圈。她不得不以每天50元的工钱雇了一个护工,但几天之后去探望,那护工还是不能精心照料老人,老人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连医生也说以后的治疗费现在无法估算。
面对不见好转的老人和自己已一贫如洗的家境,她号啕大哭。
一天晚上,她到医院看护老人,看到躺在病床上已极其肮脏的老人,她觉得老人实在太可怜了,但一想到自己的境遇,不由得悲从心来。她想,这个老人将会毁了她的整个生活。她看着那张布满痰迹和脏物的脸,用被子盖住了老人的脸。但这个动作让她心头震颤,但那个念头像火一样升腾着:如果老人不死,她这一辈子全完了,他只有死掉,她才有可能过上正常的生活……在那个深夜,她疯狂了,用被子捂住了老人的脸,久久没有放开。
老人暴毙于病床之上,她以为神不知鬼不觉,但医院的监控器记录下了她作案的过程。
这是一年前发生在杭州的一起“救人又杀人”的案件。
这个案件让人一声叹息。有人说,她是一个好人,为了救治老人,也像亲人一样对待老人,并且几乎倾家荡产。还有人说,她是一个坏人,心肠比蛇蝎还毒,竟然以剥夺他人的生命来解脱。
她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杀老人之前,她应该是好人;但在用被子捂住老人的头时,她是个坏人。这个故事其实让我们看到了人性善恶之间的距离,其实非常的短。翻手为善,覆手为恶,仅仅是在一念之间。如果当时她克制住自己的恶念,也许一切都不会发生。
这个故事其实也说明了这个世上其实是没有绝对的善和绝对的恶,人性往往同时具有善与恶和两面性。一棵果树上本身就存在善果和恶果,当人们抛弃恶果时,就是善。
我们如何抛弃恶,这需要一种环境。
在《无间道》中,正道上的刘德华想乞求梁朝伟给他一个做好人的机会,他的请求是真诚的。但我们看到,如果梁朝伟放过了他,他的身家性命便全在梁朝伟一人的手上,梁朝伟对他的威胁,就会激发他恶的一面,因此他必须除掉梁朝伟才是安全的。人之恶,其实就是在无奈中做的一次次的选择。
善与恶,本来就是选择的结果。
而促成大家选择善,这里有一个适用度。或者说,人的本性有个适用度。逾越了这个度,本无善恶的人性就会蜕变成善或恶。也就是说,某种环境可以激发人性的善恶面。
有这样一个故事:雪花不停地落在树枝上,树枝岿然不动。但随着雪花的增多,树枝慢慢下垂,当最后一片雪花降临时,树枝折断了。恶也是如此。有时候,一件很小的事,就可能是诱发恶的最后一片雪花。
因而,危及自己生命时,人性中的善还能战胜恶就是大善矣,非有淡定高尚之情操不能为也。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