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米的差距
在台北搭乘公共交通系统,最感方便的是衔接得好。从捷运(即地铁)站出来,不出20米就有公共汽车站。有的上有天桥或遮阳天棚,下雨时没带雨具,也能衣不沾湿转乘。后来听说,这正是台北交通主管部门为之努力的“接驳”——让交通工具尽可能无缝对接,让人们出行尽可能选择公共交通。“接驳”听起来平平无奇——可能,新开通的地铁站距离最近的公共汽车站,不过100米的距离,多走80米会累死?整个城市多少条公交线路、多少公交站点,把公交站点与地铁站点并在一起容易吗?但倘若是乘车人,看法却可能截然不同。
生活在大型都市,上下班只中转一次算是幸福的,很多人中转不止一次,天天走下来,多少个80米。炎炎烈日、大雨滂沱时,工作一天身心俱疲时,80米可能胜似800米。这个不起决定作用的小细节背后折射的是交通主管部门两种不同的观念:是管理还是服务。管理与服务的不同,可用一个简单例子说明,台北最大的出租车公司总经理是位女士,当记者询问她,出租车司机多为男性,她管理这么多男司机镇得住吗?她立刻反问,为什么要镇得住?我是为他们服务的。
80米微不足道,但管理与服务的理念差异却足以影响全局。因为对于80米的轻视,主管部门便可以轻易地制造出无数个80米,不见得是增加转乘的距离,也许是买票、退卡的手续繁琐,也许是公共汽车上过高的台阶,让行动不便者望而生畏。
说不定某个80米就成为最后的稻草,改变一个人乃至很多人的出行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