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zhuan365 发表于 2019-2-13 14:53:17

张爱玲:空巢青年自救指南

  二十岁出头的张爱玲肯定特别羡慕空巢青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围困,中断学业的张爱玲回到上海。父亲的家,她是回不去了,于是只好和姑姑一起住到爱林登公寓。张爱玲和姑姑同住,一切都是AA制。

  写信的时候,一面写,一面喝茶,信上滴了一滴茶,墨水晕开来成为一个大圆点。姑姑看见了,就笑话她,说要是被妈妈看见了,“还当是一滴眼泪”。张爱玲想要再抄一遍,姑姑“知道是她一句玩话说坏了,也有三分不快,粗声道:‘行了,不用抄了。’”最终还是没有抄,因为张爱玲说:“为三姑现在这样省,不好意思糟蹋一张精致的布纹笺,方才罢了。”

  有一次,她着急到阳台上收衣服,膝盖磕到玻璃门上,流下血来,直溅到脚面上,涂上红药水,更是渲染得可怖。她给姑姑看,姑姑弯下腰,匆匆一瞥,知道不致命,就关切地问起玻璃,张爱玲赶紧去配了一块。

  单身的时候还好,等到和胡兰成谈恋爱,则更加窘。两个人在房间坐着,胡兰成习惯性关门,两人聊天忘了时间,张爱玲便想,姑姑肯定要生气。后来关系公开了,留胡兰成在家里吃饭,添菜“不过是到附近老大房买点酱肉与‘铺盖卷’——百叶包碎肉”,都不是胡兰成爱吃的。

  但张爱玲说,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她跟着姑姑过,虽然出一半钱,但房子是姑姑顶下来的,不能喧宾夺主。姑姑有个癖好是看房子,有一次看了个极精致的小公寓,只有一间房,房间不大,节省空间,橱门背后装着烫衣板,可以放下来,羡慕得不得了。张爱玲这才知道,原来姑姑也想做空巢青年。

  张爱玲后来真的空巢,只不过那时候的她已经不是青年了。但她给了我们一套规范的空巢青年自救指南。

  首先,要有自己的娱乐爱好。张爱玲确实很适合空巢生活,她很喜欢睡觉,没事就躺着;她也喜欢看电视,关心辛普森案,说“那是社会上的电视连续剧,是侦探故事,很有趣”。

  第二,要学会断舍离。张爱玲对待自己的私人物件,是很舍得的,林式同后来帮张爱玲收拾遗物,发现“她从来不用箱子,什么都是临时现货,一搬家能丢的就丢了”。

  第三,要学会租房。空巢青年难免要租房,租房就不要添置许多大件物品。张爱玲的租房要求是这样的:单人房(小的最好)——一个人住,从经济角度考虑,没必要大,单人房即可;有浴室;有冰箱(没有也行);没炉灶——不需要做饭,节省时间;没家具(有也行);房子相当新,没虫;除了海边(避虫蚁)之外,市区、郊区也行,附近要有公交车——交通一定要方便;不怕吵(有噪音、车声、飞机声最好)。最后一条“不怕吵”,那恐怕是张爱玲知道,作为空巢青年,最难抵抗的是寂寞。

  在资深空巢青年张爱玲的眼里,前面几个问题大概都不是问题。她不下厨,常年吃方便食品,后期更加靠营养奶昔补充能量,但最后两个问题,她说,你要选一个靠谱的遗产执行人。张爱玲选的是林式同。

  林式同并不是张爱玲的粉丝,他甚至没有读过张爱玲的文章,更确切地说,他就不是一个文学青年。然而,他是由张爱玲的一个真爱粉推荐而来的,所以他对和张爱玲的关系拿捏得特别准——需要我的时候我就来,不需要我的时候绝不打搅。

  林式同帮张爱玲租房子,给张爱玲找医生看皮肤病,也给张爱玲做司机(尽管张爱玲很少麻烦他)。1994年地震,林式同第一时间给张爱玲打电话,为的是确认她的安全。张爱玲没接电话,不过给林氏夫婦寄了一张明信片,表达自己的谢意。

  林式同对张爱玲不接电话的行为不以为意,他体谅她,并且说,只是保证,她打来的时候,我都在。这对于空巢青年来说,实在太重要了!

  1995年9月的一天,林式同刚刚打开一份报纸,忽然电话响了,张爱玲的房东慌慌张张地说:“你是我知道的唯一认识张爱玲的人,所以我打电话给你,我想张爱玲已经去世了!”因此,林式同成了见过张爱玲最后一面的唯一的中国人。

  在林式同的安排下,张爱玲终于得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告别人世。就像林式同在《有缘得识张爱玲》中所说:“她要马上火葬,不要人看到遗体。自她去世火化,除了房东、警察、我和殡仪馆的执行人员外,没有任何人看过她的遗容,也没有照过相,这点要求我认为已经达到了……她在遗书上写的几点,我都替她办到了,她如在天有灵,想来也会满意点头称许了。”

  这么妥帖的林式同,空巢青年们恨不得人人来一打。幸好,在这个方便快捷的时代,作为空巢青年的我们已经比张爱玲要幸运太多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爱玲:空巢青年自救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