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1999年,一位名为“riIke”的校友在复旦大学BBS上发帖:“很早以前有個朋友说,如果你看见有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就自己唱起歌来,那人一定是复旦的。只有复旦才能培养出这样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这样的推断毫无疑问是武断的,但这一抹“自由而无用的灵魂”却留在了每个复旦人的心里。自由的前提是安全,是深知无论身体还是精神,都有着一个供你坚守的高地。无用,则是一种缥缈又美丽的身形和心境,还捎上点精致的孤独和放浪形骸。这样的自由而无用,就是复旦在上海这座城市,游弋了百余年的灵魂。
在复旦,没有人帮你答到
从第一次迈进这所校园起,我就体会到了这种自由而无用的气质。
班级破冰会上,除了惊讶于同学们的多才多艺、身手不凡,更惊讶于小伙伴们不光来自五湖四海,甚至来自各个专业。数学、中文、电子、哲学、经济、法学、刑司……如同霍格沃茨中的四大学院一般,复旦也将新生打乱,不论专业,随机分入各个学院。这就意味着你的室友跟你的行程完全不同,错过考试你都有可能全然不知,日常也难以托人帮忙答到。
在复旦的这几年,班级里的文科生们成了我浪迹上海的最佳队友。和不同专业的小伙伴们一起通宵玩狼人杀,七八个人挤在一间四人宿舍里玩游戏;一帮男生在KTV里齐唱《老男孩》,吼到破音;深夜齐聚在校园宽敞无人的大道上,疯狂飙自行车竞赛。这些鲜活的回忆,都晕染着复旦带给我的这份自由情怀。
“见异思迁”太合情合理了
其实不光是班级制度彰显着极大的自由风度,每一位学生的每一门课程,都是可以由本人自己安排的。
入学后,每个人都会收到一份官方推荐的选课计划,但往往大部分学生都不会按计划办事。你可以自行调节专业课进度,把比较难的课程放到大四修,有利于前三年有一个好看的绩点以便出国;也可以安排一个几乎空白的大四,有利于准备考研或者参加工作。
转专业制度也十分宽松,在入学的第二年,如果你感觉自己并不适合当前的专业,就可以申报自己中意的专业接受审核,成功后就可以顺利转入。我就见证了几位仁兄从中文转到物理,或是从经济转到哲学,想必他们也是感受到了自己内心压制不住的那股自由灵魂吧……
刚入学就可以想法挣一个亿
在复旦,同样自由的还有“生意”。
学校里的超市、文印中心、舞厅、咖啡屋、书报亭等各类生活机构都全权由学生自主经营。我从大一就开始加入咖啡屋,从员工到中层到高层,最后担任了总经理。从营业时间到产品定价,从新产品的研发到原料采购,从员工招聘到淘汰,所有的流程都是由我们的学生团队把控执行。
对于我们的“生意”,学校都只是派一个老师来日常监督,多数时候放权给我们策马奔腾。我一个室友担任着一份学生报纸的主编,每周发行几千份,从确定选题到印刷发行,从未有一个老师出来插手。这份报纸颇有当年鲁迅“痛打落水狗”嬉笑怒骂的笔风,在学生当中十分受欢迎。骂得狠的时候,监督老师会把室友叫到办公室,问他反映的是事实吗,他每次都说“是”,老师就不多问,放他走人了。
有人说,自由而无用就是君子不器。也有人说,自由而无用就是散漫无为。无论如何,复旦用这样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每一个学子。自由让我的思想无远弗届,而无用,让我对这个世界的热情又多了一点坚持的理由。复旦,永远是我心中的乌托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