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性团队,魔力何在
曾经,李彦宏一封名为《改变,从你我开始》的邮件,拉开了百度整风运动的序幕,吹响了百度文化变革的号角。在邮件中,李彦宏大声疾呼,要在公司内部“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该言论迅速引发了舆论热议。看到“狼性”二字,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了“狼性文化”的首倡者华为。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百度要提倡的“狼性”跟华为的“狼性文化”还是有许多不同的。李彦宏提狼性,需要根植于百度的“简单可依赖”文化来理解。华为的狼文化,最突出的是它的“攻击性”,坚忍和犀利。
不同性质的企业提出狼性文化的时期和发展阶段不同,以及不一样的生存环境自然会进化出不一样的基因。那独辟蹊径的狼性企业文化究竟有什么样的竞爭魔力,以至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在宣扬。提倡了“狼性”文化的企业又应该如何把它传播和正确运用呢?
百度:鼓励狼性,淘汰小资
我们将百度文化归结为简单可依赖,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怎么样做到简单做到可依赖,这是不一样的。现在我观察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我们需要去鼓励狼性,一个是淘汰小资。狼性这个词儿是另外一家公司发明的,我们借过来用。借过来也确实是有一定的顾虑,这词儿在有些人看来不是一个百分之百正面的词儿,或者说在很多人看来这个跟百度文化是不符合的,是有冲突的。但是他们对狼性的三个定义,对现在的百度非常合适:敏锐的嗅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群体奋斗。
这三点肯定都是正面,肯定都是百度应该有的。这三点跟我们简单可依赖的文化没有冲突。我们需要有敏锐的嗅觉,需要有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需要群体奋斗。其实早期的百度就是这样,交给你的活你不仅能干到公司里最好,还能干成中国最好,干成世界最好。而那个时候困难要比现在多很多,交给你不掉链子你才可依赖,你没有干好怎么叫可依赖?
什么是小资,我的定义是有良好背景,流利英语,稳定的收入,信奉工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思进取,追求个人生活的舒适才是全部。
大家可能觉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百度变成很大的公司,变成很优越的公司,招来的人都不错,北大清华毕业,条件也挺好,世面都见的不错。但是我告诉大家,这样的背景不一定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生存环境太舒适了,就好像恐龙,经过很多年长得很大,但是条件变的很恶劣时你却活不下去。反而是那些农村出来的,家里没有什么钱,靠自己的努力一点一点打拼出来的,他其实生存能力更强。
所以说,淘汰小资是呼唤狼性,呼唤狼性就是要胡萝卜加大棒。要让所有员工更明确如果想找一个稳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混日子,请现在就离开,否则我们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华为:狼性是“基本法”
华为崇尚狼性文化,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归纳出了狼的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这三点是狼在撕杀中成功的特性,转用到企业的竞争中,也会形成不可思议的力量,所以企业要发展就是需要有点狼性。敏锐地察觉对手的动向和市场的变化,可以抓住先机、把握主动。竞争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挫败,因而想获得将来的胜利,必须要有不怕输的精神、永不言止的信念,在市场竞争中,退怯和等待是没有任何意义的。企业是个集体组织,它的成功是每个人的努力,所以唯有全体奋斗,才有企业辉煌。
虽然狼在竞争中有残酷的一面,但狼的忠心是它不懈努力的根源,所以华为倡导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公司”为主导的企业文化,包含了四个重要方面:
1、民族文化、政治文化企业化。企业文化是民族文化和政治文化的再现,华为将中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引入到企业之中,号召学习雷锋和焦裕禄,同时也决不让这些模范人物吃亏。坚持物质文明巩固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又促进物质文明,把社会主义奉献精神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2、双重利益驱动。为祖国昌盛、为民族振兴、为家庭幸福而努力奋斗,是双重利益驱动个人行为,国家利益和个人目标双重激发工作热情。
3、同甘共苦,荣辱与共。在华为人人平等,不搞特权;成功是集体共同分享,失败是集体共同分担。团结协作、集体奋斗是华为企业文化之魂,与狼的集体行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4、“华为基本法”。“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工作开始于1996年初,是华为企业文化的具体再现,确定了华为二次创业的观念、战略、方针和基本政策,对华为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规范作用。
华为能在竞争中胜出,得利于它将狼的三大特性融入到核心文化之中,形成独树一帜的狼性文化。特别是在我国企业的实力还远远弱于世界级企业,而又必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生存的时刻,狼性文化发挥了奇效,构成了实用、有效的特殊竞争力。
到底在鼓励什么
当然,希望员工积极进取,尽可能多的为公司做贡献,这绝对不只是老总一个人的心声。几乎所有拥有资本的人——从用自己名字命名货币单位的老潘,到路边吆喝着10块钱5串烤羊肉串的阿凡提大叔,甚至小咖啡馆完全不在乎挣钱的白熊大人,他们对员工的终极梦想都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所以每个人都觉得孤单不被理解,试图把工作和生活分开的举动在十九世纪是正常行为:保险公司的小职员卡夫卡甚至还用业余时间成了一名小说家;而现在,年轻人恨不得随时有“人生导师”出谋划策,生怕多走一点弯路就落在了别人后面。业余时间被各种充电课程排满,人生与工作紧紧纠缠。
一个公司鼓励狼性,你不认同,还可以跳槽去另一个公司;一个社会鼓励弱肉强食,你不认同,还可以改变国籍去地球的另一端;可如果一个时代都在鼓励优胜劣汰,不给弱者足够的扶持,鼓吹适者生存这种社会达尔文主义的论调,而你为了面子要找个成功人士,偏偏心里还抱有对爱情的憧憬,那就难免一次又一次的上演:“对不起,你真的很好,可惜我对你没感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