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不一定是美
腾不出时间来睡觉的人,迟早会腾出时间来生病3万元学会超能力,心动吗?1至5分钟内看完一本10万字左右书然后复述出来,心动吗?最近《人民日报》披露的“量子波动速读”就完美诠释了“神棍学”的存在。
所谓“量子波动速读”到底有多快?大家可以从我的文字形容中来感受一下。大抵是,孩子看书的时候,我以为他们太热了在扇风呢。這种令人发指的读书速度和风范仿佛打开了未知世界的大门,让我一度以为他们在翻看儿时的小人书。更让人不解的是,竟然还有蒙眼阅读课。培训机构解释,他们可以依靠一种“超感知”的方式接收书里的内容。而这所谓的“科学原理”就更奇葩了:“运用HSP高感知力量进行量子波动速读,在高速翻动书本的过程中,大脑呈现动态影像,就可以实现以往速读达不到的目标。”简单点说,有了神秘量子的加持,翻得越快,就自然而然练成一目千行的绝技。
“量子波速读”看上去玄乎,却在家长圈中颇受欢迎。不少家长拿着3至5万元人民币的高昂学费,让孩子参与到这种荒诞骗局之中。究其原因,事情之所以发展出现代版戏剧似的“皇帝的新衣”,无疑跟当下家长们“赢在起跑线”的焦虑有关。很多父母,大概是心放在了未来,身在当下却不想打理,他们拒绝不了让孩子走上“速成神童”这一捷径的诱惑。
无独有偶,网上一个小姑娘的感慨让我又好笑又心酸:“我不舍得幼儿园毕业,我不像以前一样快乐了。”为什么孩子会认为上学是一件不快乐的事?这些跟父母急功近利的心态分不开。
当然,这也和大环境有相关。当下,我们总被不断地强化着成功的单一标准:用最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拥有好的社会地位,扬名万里。似乎只有“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才能算是进步,似乎只有“年薪过百万,迎娶白富美”才能证明自己已达到人生巅峰。但这种马不停蹄的焦虑真的好吗?焦虑往往是扼杀青年创造性的刽子手。时下,焦虑像瘟疫一样在人群中蔓延,它的浪潮汹涌,正具象为一句句永远停不下来的话:“作为一家创业公司的CEO,我睡得像个婴儿,每隔两个小时就醒一次,然后大哭起来。”“每天吃不好睡不好,晚上睡前会担心资金链断了怎么办,半夜两三点给人发邮件,探讨产品设计或者商业模式。一大早,又跑到各大投资现场,唾沫横飞地跟人阐述春雨的商业价值。同样的内容,每天至少要讲两遍,还要回答各种八竿子打不着的问题。”“我简直是被手枪轮番扫射,有很多人在幸灾乐祸,各个方面都对我十分不利。我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我觉得我们撑不下去。我觉得说不定一切都完了。”“在握有9000万用户,估值12亿美金时,我常常反复做同一个梦:独自走在细细的小路上,两边都是万丈深渊,深不见底。”……
时代会很快将我们抛弃吗?焦虑真是这个时代如附骨之蛆般的调性吗?关注这些问题其实不重要,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大家普遍感受到的焦虑和进退失据,而在于那一系列不断催生焦虑情绪的错误认知,以及隐藏在背后的人的创造力始终没有被培养起来这一事实。任何武功秘籍都有漏洞,任何侃侃而谈的励志发家史背后都有正相关的努力。很多成功是无法被裹挟的,它们是一个多方面因素综合起来的结果,是个小概率事件,并不是越努力越成功。这中间需要努力和运气,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走踏实才能造就而成。
快并不能重塑我们。总之试着先做成一件事,书读不完,先读完一本试试;瑜伽种类太多,先掌握一门试试;没有成功案例,先努力让手头的产品成功试试。做成了一件事,就会缓解绝大部分焦虑情绪,后续就会更顺理成章一些。建议每天给自己留半小时的发呆时间,思考一下一天的行程和其他值得探讨的问题,借以衡量自己幸福与否、快乐与否,向往一下小森林的生活。这样适当的“丧”,可以让我们直面自己的不开心,它挺好的,不忽略我们的辛苦,不伤害别人,能尽量成全自己。
蒋勋在《品味四讲》中说,“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所以,请急匆匆的你慢一点。昂起头颅,认真过好每一个重复的今天。不求一跃而起,只需日拱一卒,只有这样,我们游历在大街和楼房时才能不念过去,不畏将来,努力做最好的自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