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江:从农村孩子到哈佛演讲台
哈佛大学一年一度的毕业生演讲备受世人瞩目,而能站上这个舞台演讲被视为哈佛学子校内最高荣誉。2016年哈佛毕业生演讲于5月26日举行,代表万名毕业生站上演讲台的是一位中国人,他叫何江。据哈佛校方证实,何江是第一位享此殊荣的中国大陆学子。
想在哈佛的畢业典礼上演讲,何江经过了三轮“竞争”,才从上百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何江说,第一轮申请的时候,要提交相关科研成果和演讲稿件。在提交了这些材料之后,他心里很是忐忑。但很快,他被告知进入了二轮评选,此时竞争者只剩下10人左右。第二轮是演讲,当时有10位不同专业的教授坐在下面听他演讲,然后进行讨论。幸运的是,他又进入了第三轮评选,并最终成为最后4名竞选者中的唯一胜出者。哈佛历届演讲代表大多是文科生,本次演讲竞选中,最后一輪的两名竞争者是来自肯尼迪政治学院,只有何江是理科生。胜出的何江谦虚地说,他提出不同的理科视角,可能是打动评委的关键原因。
哈佛每年的毕业演讲,除了1名竞选出来的毕业生外,学校还会邀请知名的嘉宾参与演讲,比如之前就邀请了比尔·盖茨、《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著名女演员娜塔莉·波特曼。今年,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受到邀请,演讲那天,何江与这位两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同台,并握手交谈。
何江究竟背景几何?如何在非母语的环境中赢得演讲机会,从而代表华人留学生在享誉世界的舞台发出中国好声音?
1988年,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县的一户农民家中,何江呱呱坠地。与村里其他农户明显不同的是,虽然家里经济条件一般,但何江的父母却有个坚定的信念——不能为了打工挣钱,而让儿子成为“留守儿童”。
说起小时候,何江印象最深的是,外出打工的人家都是砖瓦房,而他家一直是土坯房。别人家的孩子有玩具有零食,而他爸爸给他最多的是睡前故事。无论白天农活干得多累,爸爸都会在睡前给他讲故事。几乎所有的故事,都离不开一个主题——好好学习。爸爸虽然高中都没毕业,但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那么多的中国传统故事。上大学后,何江有一次问起爸爸方知,很多故事都是他瞎编的,目的只是想告诉儿子,只有读书才能有好的出路。除了讲故事,爸爸对他的学习要求也很严格,作业做完了,必须继续看书自习。有时,学习疲惫了,想偷懒,便会遭到爸爸的呵斥。何江想着外面疯玩的伙伴,觉得很委屈。这时,妈妈总是送来和风细雨的安慰。妈妈虽然没读过书,但她不喜欢与别的妇女那样,三五成群地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的唠叨,她喜欢陪在读书学习的儿子身边,尤其是爸爸的严斥之后,她总是以“先苦后甜”温暖儿子。久而久之,何江便有了自信,苦一点不要紧,“甜”在后头等着他呢!
在严父慈母的教育下,何江真的是尝到了学习的甜头。从小学到高中,都是老师们的“骄子”。高考那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学习。大学毕业后,他先后拿到美国哈佛、约翰霍普金斯、普林斯顿等大学的offer,最后,他选择了哈佛。
到了哈佛大学,令何江焦虑的是英语不够地道,有浓浓的“中式”味。而他的圈子又多为中国学生,如此,很难找到机会练好英语。于是,何江硬着头皮,申请给哈佛的本科生当辅导员,这样便可以改变学英语的环境。从入学第二年开始,何江给哈佛的本科生做辅导员,这种方法让他的英语表达方式很快从“中式”转到了“美式”。到了读博士期间,他便可以用“美式”英语给哈佛本科生上课了。这次的毕业演讲竞选,何江首轮的材料申报及二轮的演讲,其地道的英语表达令评选专家一致颔首称好。
哈佛毕业典礼的演讲,每年只有极少数的中国学生敢于申请。何江的导师深知何江的功底,曾鼓励何江:“去试试吧,没什么好丢脸的。”何江说,这位美国教授,像他的妈妈,总是给他自信,激励他成功地站上了哈佛的演讲台。
站上哈佛演讲台,何江以《蜘蛛咬伤轶事》为题,结合家乡元素,以自己亲身经历的“火疗”轶事开篇,引出对先进科技在世界各地分布不均的担忧,表达自己作为未来科学家改变世界的志向,赢得台下阵阵掌声。其实,何江在毕业前就曾回绝华尔街30万年薪的邀约,他还要到麻省理工学院深造,继续自己对生命科学地研究,实现演讲中所说地“让科技知识更加均匀地分布”。在国内记者的连线采访中,何江请采访他的记者传递他的声音:教育能够改变一个人的生活轨迹,能够把一个人从一个世界带到另一个不同的世界。希望自己的成长经历,能给农村学生一点鼓励,让他们看到坚持的希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