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效的营销方式
立夏之后,乡村的农业观光体验游开始了,住在城里的人工作一周后,很多都选择自驾去周边的乡村打发双休日的时光。和家人去过几个村庄,感觉有些大同小异:无非是几间七八十年代的黄土屋,屋里糊了报纸,土炕上铺了高粱秸编成的炕席,炕琴柜上叠着特色大花被……开始几家还觉得新鲜,大家争相拍照发朋友圈,等到看过几个雷同的景区之后,人们热情骤减,有人甚至直接去郊外的小树林烧烤,景区的小饭馆出现了经营危机。
为了抢客人,各个景区不断加码,有的架起供儿童玩耍的秋千架,有的搭建姹紫嫣红的风车隧道,有的针对爱拍照的人准备了各色艳丽的民族服装,还有的引进稀有动物……一个村庄,每个人都可以出点子,每个点子都可能得以实施,结果,景区变得拥挤而又不伦不类。加上饭店的菜也并不怎么可口,去一次就够了。
不过,有一家却是例外。这家的经营业务既有餐馆也有民宿,所有的建筑尽量保持古朴简单,少有雕琢的痕迹。他家比别家少了很多项目,离城区又远些,按理说这里应该最为冷清才是。奇怪的是,我们过去时,小饭馆竟然人满为患。
不得不说,他家的菜还是很可口的,尤其是特色菜做得极为地道,据说厨师便是这道菜的家族传人。我们第一次去时,吃完饭又打包了一盘。
他家的服务员跟别家也不同。我去别家要大蒜,服务员总是爱理不理的,要喊过好几次才会顺手丢过来一头。那天,我依然要蒜,服务员一溜小跑进来,雪白的蒜瓣放在干净的碟子里,连蒜头也细心地切过了,我瞪着眼睛看半天,由衷地合了双手,连说谢谢。
服务员一离开,朋友就笑我:“还谢谢呢,一会儿算账还不跟你要钱?”
邻座一对夫妻听见我们的话,接茬说:“不会的,这家老板不是小气的人,前几天我朋友带几个人在这里吃饭,期间有一人家里出了事,急用钱,老板连账也没算,就把他们放走了。”
“后来呢?”
“后来,我朋友就带上我们一起来,观光、吃饭、还钱……从那以后,我们一到双休日就来,不图他有什么好风光,就图老板人好,童叟无欺,服务员好,热情周到,跟他们打交道,不累。我们想在他家店里吃,就留在店里,觉得人多吵得慌,就让他们炒两个菜,或者到园子里摘点新鲜的黄瓜西红柿,到对面的小树林里野餐——你看,对面的小树林现在还有人呢。”
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果然看到对面的树林里有人影晃动。喜欢热闹的,两家凑到一起打扑克;喜欢安静的,在树林的吊床上假寐;上网冲浪的,捧著手机神游八荒——轻松、自在、安然、宁静……这,正是工作一周之后人们最想要的生活方式。
景点包装不能只在表面,最有效的营销方式就是对人的打造,同类人是有吸引力的,想要招来怎样的人,自己就要先做那种人:有怎样的老板,就有怎样的服务员;有怎样的服务员,就有怎样的顾客。一个善良、友爱、宽厚、仗义的老板,必然感染身边的员工;员工有了点子,便会有源源不断的客流;顾客爱上这里,必然会带动更多的顾客,只有人才能招来人。所谓回头客,都是被情感招引的人,忙乱的世界,芸芸众生,人们最想依托的感情是什么?被关注,可信赖,宽松和谐,不忙不累……人们最想享受的,就是一段安详静谧的好时光。
最好的营销,就是把包装做到顾客的心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