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我不乖
星期天上午,我和母亲一起带3岁的女儿秋秋在小区的小花园里玩。桃树下星星点点地落满了粉色花瓣,秋秋显然被这美丽的春景所吸引,她从小推车的网兜里拿出玩具:一只塑料小桶和一把长柄小铲子,兴奋地将地上那些凋谢的花瓣用小铲子拢成一个小堆,然后收进小桶里。就在秋秋一个人自得其乐时,一个和秋秋差不多大的小男孩径直跑过来。母亲看见那小男孩,就冲他喊“铜铜”,又热情地和跟在后面的铜铜奶奶打招呼,显然,两人早就熟识。铜铜先是站在一旁看秋秋拣花瓣,很快便也加入其中,开始用小手拾拣。
就在我们三个大人站在一边闲聊之际,两个小朋友突然发生了争执,铜铜一把抓起秋秋手里的小桶,将里面的花瓣全部倾倒在地上。秋秋顿时被激怒了,小脸瞬间涨得通红,冲过来奋力夺自己的小桶。但铜铜却紧紧抓住小桶,死活不松手。这时,铜铜的奶奶走上来,极力劝他将小桶还给秋秋,但执拗的铜铜根本不理会奶奶的劝说,还做出要动手打人的姿势。
为了避免矛盾升级,我只好上去拉住秋秋,安抚她因深感委屈而异常激动的情绪。母亲也在这时参与进来,她劝秋秋说:“秋秋乖,哥哥玩一会儿就还给你。你先玩小铲子,让哥哥玩一会儿吧。不要那么小气。”听了母亲的话,刚刚还在奶奶的劝说下犹豫着是否要将小桶还给秋秋的铜铜,迅速将小桶往自己怀里一揣,逃也似的往另一条小路上跑去,脸上流露出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
秋秋望着铜铜远去的背影,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我蹲下身,将秋秋抱起来,安慰她说:“秋秋乖,小桶还是你的,铜铜一会儿就会还给你。走!咱们去捉蝴蝶!
秋秋听着我的话,并没有停止哭泣,对我提出的捉蝴蝶的主意也丝毫不感兴趣,而是哽咽着说:“爸爸,我不乖!我就要我的小桶!”
女儿的话顿时提醒了我,我开始重新梳理事情的经过:小桶本来就是秋秋的,她自己正玩得开心,突然被别的小朋友夺走,秋秋生气、伤心是正常的,可母亲和我在面对这件事情时,说出来的话语却惊人地一致:劝孩子先玩别的,玩具不会丢,一会儿就会被小朋友送回来。并用一个“乖”字将孩子牢牢拴住,因为乖,你就要表现得大度,纵使玩具被抢也不能乱发脾气,就应该乖乖等着抢玩具的小朋友把玩具送回来……然而此时此刻,女儿哽咽的呼声却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刚满3岁的秋秋能懂得我们这些成人思维里“还回来”的意思吗?或许,对于她来说,玩具被抢走了,就意味着彻底失去。
原来,只有当我们站在孩子的视角,以一颗同理心去感受孩子面临的麻烦和挫折,然后再去劝慰他,孩子才能真正感到我们是和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
想到这里,我赶紧抱起秋秋,快步朝着铜铜奔跑的方向而去。我想,此时此刻,以一场策略性的谈判主动追回小桶,比让女儿等待那个莽撞的小子还回来,不知要明智多少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