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男孩说:“我觉得人生很没意思,我渴望自由的生活。”这是他说的第一句话,诗意得很滑稽,带着上世纪那种“启蒙派”电影的味道。一个满脸大胡子的诗人、画家或者音乐人,在对一个扎着双辫满脸稚气的文学女青年讨论形而上学、虚无缥缈的人生。
男孩只是专科,也坦承在校期间是睡过去玩过去的,所以找工作方面,就没了挑三拣四的可能性。千难万难才进入目前的公司:不喜欢,学不到东西,没上升空间,又很累……领导和家人都建议他进修,提升学历才有发展的可能性。男孩却说:“要那些钱有什么用呀。”
“我只想要自由,做自己喜欢的事,休息时候可以四处流浪。钱花光了再回来做事……为什么不可以,为什么要这么辛苦?”
这是自由吗?不,这只是懒散与不求上进。
哪个国家的解放,不通过战争?哪段自由,不来源于艰苦奋斗?中国人都听过那句话:“要想人前显贵,就得人后受罪。”
小时候看过的电影,往往有一个大叔眼冒怒火,握着拳头高呼:为了某某国家和人民的自由,前进……自由是高高的树上结槟榔,谁先爬上谁先尝。
著名的《自由女神引导人民》,半裸的女神手把三色旗,在枪林弹雨中招引着民众向前冲。枪杆子里面才出自由呢。
更不用说美国那位一周七天,一天二十四小时,永不下班的自由女神像,她一手高举着火炬,另一手紧抱着《独立宣言》,你可以理解成:天黑了,她点着火把也要看书。自由靠永不懈怠的知识赢取。
爱情想自由?得有娜拉出走的勇气。如何避免不是堕落就是回来?至少要经济独立,否则就是重复《伤逝》里涓生与子君的悲剧。
财务想自由?得有相当的金钱,能以投资自养。若非生为富二代,金钱从何而来?无非就是一把血一把汗。
想过闲云野鹤、神仙般的日子,随时背起行囊上路,可是,你得保证弹尽粮绝的时候,还能抽出最后一张信用卡,还不曾被你刷爆。
越想自由,越得奋斗,自由就在双手中。奥运会上,把最重的杠铃举过头顶后,才能潇洒地放下,享受那双手空空的轻盈快感。
亦舒有一篇小说,叫《细沙》,开篇第一句:“关于自由的一切,兆芳都是同小平叔学的。”
小平叔是个热爱自由的浪子,去南太平洋岛国晒太阳,与艳冶女郎享受同居的欢爱而不需要结婚,他对朋友的小女儿兆芳说:“我的家,在某个海滩上,一出门,踏到的便是洁白的细沙。”
浪子也会老,曾经的不羁变成落伍,女人离开他,他还是钻石王老五吗?不,要去掉钻石二字了,甚至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老光棍”。他说过的有美丽细沙的家呢?——他在世界各地都买不起房子,哪里都不是他的家。到最后,他病倒在地球某个角落。
当年仰慕他的少女兆芳,终于出语讽刺他:“光会恋爱,不会赚钱,是行不通的。”
兆芳喜欢的男友,是“死命工作赚大钱做大事”的那种,带她回家,是海边的小小别墅,一开门,就看到“洁白的细沙泳滩”。男友说:“一年前咬咬牙分期付款买下来的。现在已经涨了一倍。”意不在海景,在于海景房的投资价值。
这故事的寓意十分浅显,无非就是:要实现梦想吗?先从梦中醒来开始工作吧。而“时光如细沙漏过指缝,一去不回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