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外婆一起听戏
外公过世后,外婆要搬去子女家轮流住,但头两个月还得在老房子过渡。我正好放暑假,爸妈派我白天去陪外婆。我临危受命,第二天早晨便赶到了外婆家,喊了几声,门才迟迟打开。外婆叫我随便坐,然后躺上床,嘴里咕哝着难受。除了端茶倒水,我什么都做不了。一天下来,我不禁怀疑,这样的陪伴能有用吗?
次日,外婆的身体有所好转,上午忙于洗菜做饭。可到了下午,无事可做,情绪变得非常低落,偶尔哀叹两句,又陷入长久的沉默。
随手翻开家里带来的故事书,我假装随意地说:“婆婆,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外婆点点头,并不排斥,我便用方言念起故事来。外婆不时回应一声,我得到动力,不自觉地提高了音量,连续几天都是故事大放送。
几本书讲完后,我在网上下载了60集评书,用手机放着听。外婆很惊奇:“不是收音机怎么会有评书?”我回答:“都存在里面,想听哪集就听哪集。”每天三四集,暑假渐渐过半,最有成就感的是,外婆都会点播了。于是,我买了台能读卡的便携播放器,同时想下载一些外婆爱听的戏剧。
外婆是个老戏迷,收藏了两抽屉磁带,都是外公陆续买的。录音机要插电,外婆嫌它笨重难搬,很少听了。我一手捏储存卡,一手指抽屉:“这卡里能装下所有磁带里的戏。”外婆惊奇又疑惑:“那些戏怎样‘录’进去?”我笑说:“不用录的,网上都能找到。”外婆把磁带通通拿出来,一盒一盒让我抄戏名。
戏剧资源在网上零散不全,可是夸下海口,我只能耐心搜寻。最终在一家经营戏曲的网店,发现外婆要的采茶戏!立即下单,当夜下载到卡里,插卡试听,效果不错。
我把评书、戏剧、歌曲分门别类,反复按键示范,一步一步耐心教会外婆使用。当地道的家乡采茶戏响起,外婆听得沉醉,碰到熟悉的台词还会轻声哼唱,告诉我哪个是《蔡鸣凤》,哪个是《渔网会母》。我虽然听不懂,却仿佛回到在这里过暑假的童年时光。
清晨四点半,外公起床锻炼身体,我睡不着,他就在外屋放两凳子,一坐一垫,手写了张字帖,让我练,并说“字是门面”。窗外的天空由黑变蓝,又变白。外婆做的米粉肉、拌面,都成了我美好的味觉回忆。那时爱吃汤拌饭,所以每顿饭外婆都会特意为我打个汤。
搬家前整理旧物,外公的抽屉里有本本子,每个挺拔的字后都跟着一排拙劣的模仿——那是我曾经练字的本子,悲痛中仿佛能得到一丝力量。童年养成的良好习惯,才是外公留给我的、不会被时间夺去的东西。
外婆搬家后,我如释重负,却也有些惶恐,只不过陪了外婆两个月,能起的作用实在微乎其微。但转念想到,陪伴本身,或许就是最好的安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