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摸那天上的星,纵使荆棘满地
1987年出生,我今年刚好26岁。就在大前天凌晨,终于收到了一封让我望穿秋水的邮件。凌晨4点听到了手机的邮件推送铃声,打开邮箱,颤抖着双手哆哆嗦嗦地登陆系统,竟然是一封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博士生录取通知。三年多来的努力,在连收六封拒信之后,终于有了结果。那一刻,我明白了杜甫的“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从小到大的20多年里,我几乎一直循规蹈矩。别人上学我也上学,别人高考我也高考,别人上大学我也上大学,别人工作我也工作。种种原因,三年前我萌生了出去读书的念头。这种感觉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我觉得我都有点理解佛教故事里的“弘誓大愿”是什么意思了。这是我第一次自己决定自己走什么样的路。
这一路上的艰辛,说出来估计会很矫情。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道路有多么艰难,但既然决定了,就应该走下去。就像老罗从前教GRE的时候说的,“失败只有一种,那就是半途而废”。从那以后,我开始了上班画图,空闲时间学习的漫漫征程。三年的时间,做了几十个设计项目、考了GRE、考了托福、考了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完成了研究生申请流程。这时候我才明白,从前的自己是多么的不努力,如果从18岁开始就这样努力,何至于会有今天?
但过去的终归已经过去,再也无法改变。我只能尽力去改变那些我能改变的未来。
本科成绩低、无实验室经历、无科研经历、无发表论文、无海外交流经历,这些是我的过去。托福三项满分,GRE数学满分,中国最年轻的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佐治亚理工的博士生录取,这些是我的现在。我的未来,还在路的前面。
当然,很多事不能强求,我也不认同很多励志故事里舍家撇业、和男友/女友分手的桥段。对我来说,爱情和家庭是最重要的,也是我做所有这些事情的动力。我绝对不会本末倒置。从高中时候的初恋,一直走到今天的婚姻,成为彼此的精神伴侣,我觉得这是我最大的成就,甚至比留学申请成功还要好。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出去读书?有一纸证书,有接近五年的甲级院工作经验,不错的工作还是有很多的。可是,我不想要一眼看到头的生活。就像毛姆老师在《刀锋》里借主人公之口说出的,“你知道,我有个看法,觉得我这一生还可以多做点事情,不能够光卖股票”。我也觉得,我这一生可以做很多事情,我可以去看看这个世界,可以去“晃膀子”。
26岁的前几个月几乎是我至今为止最难熬的一段时间。隔三岔五的拒信,我心都快凉了。幸运的是,我终于收到了录取通知书,那些心血终于没有白费。对于我而言,前面的道路可能更加艰难。但我要做的,就是哪怕再难也要坚持下去。照顾好我的家庭,珍惜这次机会,完成漫长的博士生征程,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就像毛姆写的:“也许不太实际,另一方面也许很实际。总之非常之有趣。你决计想象不到读《奥德修纪》的原文时多么令人兴奋。仿佛你只要踮起脚伸出手来,天上的星星就能碰到似的”。
我也要去摸那星星,哪怕去的路上荆棘满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