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大文章
同样是100克,面条和馒头只能提供300千卡的热量,高能量的方便面含400千卡的热量,更能达到果腹需求。也许你要问:方便面能有什么口味?无非是红烧牛肉和老坛酸菜。
各爱各的味
让我们细细数来:红烧牛肉面、香辣牛肉面、麻辣牛肉面、香菇炖鸡面、老坛酸菜面、西红柿打卤面等等,几乎是中国通吃;来到江南水乡,东坡红烧肉面、笋干老鸭煲面、雪笋肉丝面、花旗参炖乌鸡面,更受欢迎;在东北那旮旯儿,小鸡炖蘑菇面、酸菜炖排骨面、西红柿炖牛腩面、红烧肉炖干豆角面,就是这么接地气。
在中国,仅仅是康师傅一家面厂,就有超过200种口味。走出国门,泰国的冬阴功泡面、新加坡的香辣蟹拉面、马来西亚的咖喱叻沙面、槟城白咖喱泡面。可以说,“一带一路”有多少种美食,就有多少种口味的方便面。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人们,打开杯面盖,注入热水,静候5分钟,享用热气腾腾的方便面时,吃的不仅是口味这么简单,背后还是与能源有关的传奇故事。
棕榈油消费
每炸一包方便面,需要消耗棕榈油12克。中国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商曾表示:用棕榈油炸过的面饼,稳定性好,不易变质,整个过程无须加入防腐剂。
棕榈油的这种特性,广泛应用于饼干、冰棍儿等食品工业、餐饮业、油脂化工业、生物燃料工业等领域。光是满足中国老百姓对方便食品的需求,就得上百万吨棕榈油。这样的油,中国一滴也不产,全部依靠进口。
201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棕榈油进口超过49亿美元,总量逼近600万吨。棕榈油一跃成为中国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量最大的农产品。
用来生产棕榈油的油棕树,必须生长在赤道南北5度的地方。只有饱满的阳光直射和充分的降雨,才能保证油棕树结出含油量足够高的果子。
从马来西亚的斗湖机场开车出来,道路两旁全是茂密的油棕树。在这片沃土上,200万棵油棕树是村民唯一的经济来源。种植、铲果、装车、运送这样的工序,为村民换回道路和桥梁,换来冰箱电视,还有供儿女读书。
油棕树被誉为“世界油王”,它的单位面积产油量是花生的5倍、大豆的9倍,是世界上生产效率最高的产油植物。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由此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棕榈油出口国。
棕榈壳升值
如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棕榈油的年贸易量,已经超过4000万吨。就在人们消费棕榈油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棕榈壳。这些榨油残留物,曾给印度尼西亚农户带来不少麻烦,每年花费大量精力处理这些“垃圾”。如今,“垃圾”成了宝贝。
在新加坡裕廊岛,每月都有一艘满载棕榈壳的货轮,从印度尼西亚驶来。这些棕榈壳将被运往工业园区的一家燃煤电厂。新加坡这个“花园国家”,有着苛刻的环境政策,发电一律使用石油和天然气。几年前,一座热电厂建设投产,促成此事的就是棕榈壳。工人们每天把低灰低硫煤和棕榈壳为主的生物质,按照80%煤和20%生物质的科学比例混合,燃烧发电。加入20%的生物质,能够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相对降低20%,这样一来,既能满足二氧化碳排放的环保要求,又能在成本上具有国际竞争力,让新加坡老百姓用上廉价的清洁能源。
换算成统计数据,你会发现,三个中国小伙伴各吃一碗泡面,印度尼西亚生产炸制方便面的棕榈油时所产生的棕榈壳,可以让新加坡200盏5瓦的节能灯泡同时点亮1个小时。
三件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把三个国家装进了一个故事。
这样的故事,正在“一带一路”上复制、拓展。全球原油价格不稳,马来西亚积极发展和使用生物燃料。第一家以棕榈壳废料为原料的发电厂,耗资千万美元,在沙巴州一家棕榈树种植园建成,每小时焚烧约30个果束,发电量达到7。5兆瓦。
当前,“一带一路”市场上分布有近千个同等规模的棕榈油生产园区。据保守估计,东南亚地区仅棕榈油炼油行业所产生的棕榈壳废料,可供发电的潜在容量就高达70万千瓦。
在岛屿众多的东南亚地区,电力资源十分匮乏。就菲律宾而言,七千多座岛屿,没有统一的国家电网,其中,大部分岛屿依赖煤电、油电、火电、天然气发电,一次性能源消费巨大。生物质发电属于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东南亚地区有着更为广大的拓展空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