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现
学姐回校做演讲报告,诚恳地劝导母校的师弟师妹:不要怕吃苦,吃苦将会是一种财富!原来学姐毕业后加入公务员队列,在轻松的市级机关待了几年,除了熬资历,一直原地徘徊,欲“上”无门。后来一咬牙报名参加援藏干部队伍,在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氧气含量不足平原地区60%的地方艰苦奋战三年后,终于被调回原单位。
这之后,她的女性身份和援藏经历成了“金字招牌”,机遇纷至沓来,逢选拔必考虑,逢考核必优秀,回来四年,连升三级,人生海拔也达到了新高度。
台下某熟悉她的男生不以为然地说:她讲得轻松,是因为她的“财富”兑现了,她是特例,还有那么多年轻人,援边、支教、做村官,像歌里唱的“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也艰难选择了,也栉风沐雨了,却没有学姐那样的机遇。套到她身上,吃苦这种“财富”算是很快就兑现了,可更多没兑现的“财富”谁看见了?
我想他是对的,也不全对。
我也认识一个支教女孩,师范本科生,家在城市的独生女。
被村干部带到小学校舍的时候,她惊呆了,城市女孩无法想象农村的荒凉:离镇上很远的几间瓦房,破旧的木门摇摇欲坠,虽然她住了最好的一间,但每到夜里,方圆几里都没个人影,田野的风声和野猫的叫声让她心惊,最可怕的还是夜里会有敲门声,大概是村里的一些二流子,吓得她有时整夜睡不着。
她敷衍地上着课,心里想着怎样尽快离开这个鬼地方,孩子们却因为有了年轻漂亮的城里老师,高兴得像过节。
某天早上起来,她推门,发现一个小男孩蜷在门边靠墙睡着了,拉起来一看,是她的学生。拖着鼻涕的孩子看着她,高兴地说:“老师你昨晚睡得好吗?我守在门外,就没有人敢来敲你的门了!”
这个孩子,不仅知道老师的心忧,还为她的心忧在她的门外守了一夜,那一刻,她感动得去拥抱她脏兮兮的学生。
吃了两年苦,女孩回到城市,仍然是一个平凡的小学老师,她的“财富”没有如同那个公务员学姐一样,兑现成显而易见的名和利,也许永远不会兑现成名和利。但说起自己的学生,她总是眼睛亮亮地提起那个男孩。
她的“财富”也兑现了吧,于她的心灵一角开着朵不为人见的花,在她失落的时刻,在她怀疑的时刻,那花用童稚的芬芳来悦泽她、抚慰她。
我想,形式不同而已,是财富,总会兑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