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面试保姆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7-8-15 21:20
标题:
面试保姆
刘大爷80多岁了,早年得过脑溢血,留下了个偏瘫的毛病,拄着拐棍倒是能出来进去,但却不能洗衣做饭。儿女们又都有工作,也有一大家子人呢,实在腾不出人手来专门照顾他,就由每家出1000块钱,给他雇请了一个保姆。
谁知,保姆却差点儿登堂入室,可把儿女们吓坏了,赶紧把保姆辞了。但刘大爷的实际困难还摆在那里呀,儿女们只好决定再雇请一个。这回,他们长了经验,决定在面试时加上这关键的一条,杜绝隐患。
面试工作由刘大爷的女儿刘小慧执行。
先后有3个女人前来应聘,都不符合那条规定,刘小慧都毫不留情地拒绝了。这天,又来了一个应聘者,刘小慧先问那一条,女人说,她老公头两年出车祸死了。眼看着又不符合那条啊,刘小慧不觉叹了口气说:“怎么又是个没老公的呢?”女人机灵,瞬间就明白了她的意思,半真半假地笑着说:“妹子,你也不想一想,我要是有老公,那就守着老公过日子啦,怎么会没黑没白地给人当保姆?老公也不干呀!”
刘小慧一想,理儿是这么个理儿,但这条必须遵守。
两天后,又来了一个应聘者。这是,50多岁的老太太,看着就干净利落,而且慈眉善目的,一看就是个善良的人。把老爷子交给这样的人照顾,那才放心呢。刘小慧先就动了心。但那一条是全家商议通过的,她可不敢私下违背。她就先问道:“阿姨,您爱人还健在吗?”老太太笑着说:“健在。”刘小慧疑惑了:“那您不在家照顾他?您出来当保姆,他愿意吗?”老太太说:“他到国外去照顾我小孙子了。外国人也不知道搞个啥鬼,给他批了签证,就不给我批,我出不去,一个人在家呆着也烦,就出来找点儿事做。等老头子一回来,我就不做了。”说着,老太太还把户口本递给她。
刘小慧看清楚了,老太太婚姻那一栏,确实写着有配偶。她心里就踏实了。人家的老伴儿在国外看孙子,那条件能错得了?保准不会动她爸的心思了。她带着老太太去见老爸,老爸跟老太太还挺合得来,没一会儿工夫就熟络了,聊得挺投机。老太太收拾起家务来,也是有模有样,弄得井井有条。刘小慧心里很满意,就让老太太搬过来住了。
这天,刘小慧正在上班,忽然接到大哥打来的电话。她刚一接听,大哥就责备上了:“你怎么找的人呀?都这岁数了,办事还这么不牢靠,这么点事儿都办不好!”刘小慧让他给说蒙了,忙着问他是怎么回事。大哥说马上给她转发一条微信。
很快,大哥的微信过来了,是转发的一条消息。她忙着打开,见是一则寻人启事,上面寻的人,竟然是她给老爸找的保姆。老太太走失了,儿女们正万分焦急地找她呢。刘小慧赶紧给对方拨电话。
一个男人接听了电话,自称是老太太的儿子。刘小慧跟他说,老太太到他家去当保姆了。老太太的儿子说,你赶紧带我去找她吧。刘小慧让他到小区门口等着,她跟领导请了假,也赶紧回家。
她赶回家时,看到一个男人正在气哼哼地往车上装老太太的东西,老太太呆呆地站在一旁,一脸的落寞。想是老太太的儿子赶到了小区门口,老太太买菜回来,两个人遇到了。刘小慧走到老太太面前,叫了她一声:“阿姨——”老太太苦笑了一下说:“孩子,对不住啊,我跟你说了瞎话。我家老头子走了好几年了,我心里记挂着他,才没给他销户口的。”
刘小慧愣住了。
男人把老太太的东西都装到了车上,一边掸着手一边来到刘小慧跟前,笑着说:“您就是刘女士吧?谢谢你啊。我这就把我妈接回去了。”
刘小慧说:“阿姨跟我爸挺说得来的。要是阿姨愿意,就让她留下来吧。”
男人一摆手说:“我妈干了一辈子,该在家里颐养天年啦。”他才发现自己的手脏了,又回刘大爷家去洗手。刘小慧小声问老太太:“您家那么有钱,您干吗还出来当保姆呢?”老太太苦苦一笑:“孩子们整天忙,没工夫说话。邻居们也都不认识,跟人家说话也没人理你。我成天说不上两句话,都快成哑巴了。我偷着跑出来给你爸当保姆,不为别的,就是想找人说说话呀。他们怕我再婚,分走我家的财产,就跟看贼一样看着我。唉——”
男人洗手回来,拉开了车门,老太太就坐上车。男人开车走了。刘小慧的耳边,还响着老太太沉重的叹息声。她一转脸,正看到老爸拄着拐棍站在楼门口,一脸落寞地望着马路。她暗暗地骂道:鬼个条款!她要再给老爸找个保姆,那关键的一条,必须废止。
她走到老爸面前,歉疚地说:“对不起,爸,是我们想的太多了,把好多不错的保姆都给错过了。我想开了,以后啊,再找保姆,不管她家里的条件了,只要跟您合得来,那就成。”
老爸白了她一眼,无奈地说道:“这不怪你。前两天呀,我就听邻居们说,她在偷偷打听咱家的情况呢。昨天,我又听到她给她儿子打电话,说咱家是穷光蛋,让儿子赶紧把她接走呢。唉,不就是个保姆嘛,想那么多干啥——”老爸叹了口气,转身回房去了。
刘小慧半天才回过神儿来。原来,阿姨和他儿子也对她家进行面试呢,她家没通过人家的面试,人家这才找了个托词走了……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nfw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