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多么鲜嫩的一片叶子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8-10-18 11:48
标题: 多么鲜嫩的一片叶子
  真像俗语所讲,不攀到树顶,你不会知道哪片叶子最鲜最嫩。

  几十年来,走遍祖国大地,南到海南岛,北到内蒙古;西到新疆、西藏,东到港澳台湾;名山大川,从珠穆朗玛峰下“大本营”,到黑龙江、乌苏里江三江汇流处。我一直在赞叹,祖国像一棵参天大树,我的手几乎摸到每片叶子。这历经亿万斯年的铜枝铁干,开放着鲜艳的花朵,结满着丰硕的果实,让我心中充满自豪和骄傲。

  可是,这次到了江苏海门,一个小小的依偎在长江、黄海身边的小县,让我知道原来在我们祖国古老的大树上,还有这样一片鲜嫩的绿叶。

  说它“鲜嫩”,我是和我的故乡在作比较。

  不用说更古老的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当秦始皇横扫六合,一统天下,在古城咸阳建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之时,这个后来成为海门的地方还是沉在海底的泥沙。长江滚滚而下,还在辛辛苦苦,不舍昼夜,正在那泥沙上不断抖落着衣襟上的尘埃。

  而后东西“两汉”,再又是两晋隋唐,长江像一个贪玩的孩子,一路走一路把沿途的泥沙,当了玩具,携带着堆放在黄海的这一片入海口。直到唐代末年,这里始有沙洲露出水面。沧海终于成为桑田,始有移民在这里筑堤拦水,建家立业,国家也在这里建制设镇。这时,大唐已被武则天改号为“周”。乱纷纷的大唐世事消息,在这一片土地上,也只有芦荻、鸥鸟随风吹送。

  长江浩渺,去去来来,那些新堆的泥沙,不断崩塌,新起的桑田,又一次次沉入水底。

  沧海桑田,几经变幻,一直到了宋代,这一片土地才如退壳的蝉,渐渐变得硬朗起来。水归于海,泥归于田。曾经的一片沙岛,在北宋中期,才与大陆的土地连接在一起。至此,海门才顶门立户,牵着母亲的手一起走过千年。虽然经历了明代的风潮再起,土地溃丧,几乎沉没;清康熙十一年撤销建制,直到后来土地又重新涨出水面。那些先祖的开创者们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从四面八方移居至此,成为海农。在中国古老的版图上,真正有了一个叫海门的地方。一片叶芽就这样几经结苞,几经绽放,终于生长成中国这棵参天树上的一片嫩叶。

  走在海门的土地上,我总是断不了一种思绪,以为在这里随处掘开的一片泥土,都能感受到长江的恩惠,那些泥沙里寄托着从上游而下,一路所过各处给海门的祝福和期望。

  海门没有辜负这一片土地。这一片叶子,因为“鲜嫩”,所以便成了一个健壮的生长点。它没有旧的传统的负累,只知道披荆斩棘,筑堤拦浪,向往着每一个新的日出,把握着每一丝风,每一片雨,发展自己,建设自己。终于在一片荒沙野滩上,成长起一座美丽的城市。

  而今,这里已是一个全新的城市,当年那些低矮拥挤的小镇建筑已荡然无存。和我们一起同行的散文家林非先生,完全没有了家乡当年的记忆,穿行在鲜花簇拥的宽阔大道上,入出于风格各异的林立的高楼大厦里,他像被家乡的酒灌醉,整日沉浸在兴奋里。

  “海门”,我总在咀嚼着这两个字,海有门吗?长江曲曲折折,流到这里轰然而出,入了黄海。可是生活在江海怀抱里的海门,却把自己的背,给了长江,把侧影给了大海。长江给了海门土地,这是永恒的财富,这恩赐并未终止。它还有许多许多的财富要给海门。它要海门转过身来,面向江海,面向一个更广阔的世界。

  海门人没有辜负长江,没有辜负这年轻的土地。在既往的岁月里,他们取得了两个辉煌的成就:2007年率先建成了江苏长江以北第一个全面小康达标市;2010年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排行榜上,名列第三十一位。海门的成绩是令人鼓舞的。

  对于海门人来说,这才是上了一个小台阶,在我参观完正在全力投入兴建的东灶港和海门港后,我知道这个城市的未来不可估量,正如海门人所说,“两港”开发,为海门托起一个崭新的时代。虽然,那里的土地还在铺设,但施工已在进行;不要多久,一个现代的东方大港将让世界刮目相看。

  海门人是幸运的。长江,这条母亲河如一位不愿为孩子断奶的可爱母亲,还在继续哺育着海门。那一片片数以千亩、万亩的土地正被长江铺垫着、生长着、拓展着。新生的土地成了无处可比的海门的财富与发展阶石。

  在海门,清晨,我愿意推开窗户,让江海湿润的风,携满鲜花和青草的清香,灌满我的肺腑。

  多么鲜嫩的一片叶子啊!海门,我祝福你的每一天!

  我突然想起两句海门山歌:“菜籽打油喷喷香,日子过得油汪汪”。富得流油的海门,你的香气弥漫天下。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nfw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