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彼岸花,只能用来欣赏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8-10-23 08:08
标题:
彼岸花,只能用来欣赏
近日,一朋友拉我去看一个画展,盛情难却,只好跟着去了,虽然我的大脑没有一点艺术细胞。
初入展室,置身于琳琅满目的画作中,让人目不暇接,想当年刘姥姥进大观园其欣喜惊奇之情也不过如我此时之心境。
一幅幅精美的人物、花鸟、风景画栩栩如生,自然逼真,和高素相机拍下的画面没有两样,然近前细观,画面上的油迹斑痕映入眼中。我随机把我的所思所想告知随行的朋友。朋友笑道:凡事都有个度,欣赏油画亦是如此,距离太远,看不清楚;距离太近,看得太直白,就失去了艺术的美感。
我曾有一个朋友,和妻子是在大学相识的。他刚开始追妻子的时候,可以说千方百计,煞费苦心,终于抱得美人归,发誓一生一世只对她一个人好。热恋时,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花前月下,浪漫得几乎找不到了方向。然而,婚后,恋爱时的激情不再,生活逐渐平淡下来。他突然觉得妻子如同普通的家具一样熟悉,不安分的他在婚后第五年有了场婚外恋。对方是一个大学毕业没几年的女孩,激情满溢,清纯可爱,这段感情让他年轻起来,仿佛回到了当年和妻子恋爱的时光。为了这段婚外感情,他决绝地跟妻子离了婚,甚至舍弃了心爱的儿子。
可是,当他和女孩真正生活到一起的时候,不到几个月,就身心俱疲了,因为女孩生活奢侈,在吃喝玩乐上是个行家,而家居过日子却一无所知……
“你很优秀,我只能远远地欣赏你。”这是一个智者对异性交往的挚言。太近了,会造成彼此、甚至更多人的伤害;太远,已跳出人际交往圈子,失去了交往的意义。适度的距离,既让彼此感到友情的温暖,又不至于刺痛对方和殃及他人。
古人眼中的月亮大抵是美的。诗经中“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把月亮想象成美人温柔的笑;到了诗仙李白这儿,“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亮成了他孤独相伴时的情人;哪怕在世俗冷漠的张爱玲眼中,“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
而宇航员看到的则是:月亮像一张苍老的脸,灰黑,片片斑点,凹凸不平,皮肤干涸、没有温度。
倘若古人知道如此,断然不会相信:月亮怎么可能是这样的呢?自古至今,我们关于月亮的所有美好遐想,都只源于她的陌生,源于彼此之间的距离。
是距离产生了美,这种美成为一种向往,一种追求。因为距离,得不到的东西永远都是最好的,越得不到的越盼望拥有。或许,人就是这样,喜欢憧憬那些不曾拥有的美好事物,一旦拥有了之后,眼前的事物又不再新鲜、神秘,想象与零距离之间的接触增添了些许失望和遗憾。马斯洛在需求理论中说,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以后,就不再构成刺激,也是这个道理。
我曾对住在森林公园的一对夫妻羡慕不已,因为公园里有清新的空气,有大片的杉树、竹林,有幽静的林间小道,有鸟语和花香。然而,当这对夫妇知道有人羡慕他们的住所时,却神情诧异。他们认为这儿没有多少值得观光和留恋的景致,远不如城市热闹、丰富、有趣。
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风景之所以为风景,是因为它能带来某种视觉的冲击或心灵的愉悦,一旦接触得久,失去了那份新鲜感,就无所谓风景了。这对夫妇对这儿太熟悉了,在他们漫长的岁月里,已失去了风景的内涵。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也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能再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再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能激怒你,这时,人就需要寻找另一片陌生的风景。对人类这种因平淡和缺少激情而苦恼的心态,有时是不能用不知足来解释的。
好多风景只适合在远距离观看,那种开阔视野会让你有一种延伸的想象。想象美和憧憬美都是一种异常神奇的抽象美或意向美,如果到实地观看实景就会显得不稀奇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保持好距离,它既是一种理性,亦是一门艺术。若即若离是人世间最高境界的距离美。人是社会的人,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针对不同的角色人群,其交往距离是有界定的。保持适度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距离,既是人的一种本能,也体现一个人的涵养。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nfw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