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一个人走向独立,是从学会放弃父母开始的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9-1-23 12:17
标题: 一个人走向独立,是从学会放弃父母开始的
  你的世界里不止有父母,他们的世界里也不止有你。

  前几天跟一个姑娘聊天,挺感慨的。她是家中独女,毕业后留在上海,父母留在家乡的四线小城,每天以跟邻里亲戚摸牌为乐。二老自觉十分充实,她却已经在家生了好几次气。“他们的养老金本来就没多少,每个月还要在牌桌上糟蹋,自己节衣缩食的,我看着也难受。那我每个月不得给他们贴补啊?我工资也没多少还得交房租,他们怎么就不为我考虑一下呢?我也不是不让他们娱乐,我早早给家里换了彩电,买了智能手机,他们为什么就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样,看看电视、玩玩手机、跳跳广场舞呢?”

  我反问她:“他们每次输了都会问你要钱吗?”

  她想了想:“那倒也没有,老人家的牌局输赢不大,他们自己也负担得起,可我总不能看着他们省吃俭用无动于衷吧。”

  就为这事,她跟男友吵了一架,男友劝她少管家里的事,她却觉得他不体谅自己对父母的孝心。这些愤懑兜兜转转落到了一个问题上:如果他们不打牌,那该有多好。

  于是她更加频繁地回家,每次回家更激烈地跟父母吵闹。他们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张,可她父母对牌局的兴趣,没有减少的迹象。她无计可施,找我求助。

  我帮她分析:“你父母虽然爱打牌,但其实并没有任何超出承受能力的损失,老年人本来对吃喝要求就不高,花钱买个开心也未尝不可。他们既然没向你开口,你又何必一定要主动给钱,把自己弄得那么紧张,落个出力不讨好呢?”

  “对,我也知道是这个道理。”她秒回,“但我真的做不到,那是我爸我妈,明知道打牌不好,我怎么能不管他们呢?”

  这句话让我一瞬间有点出戏。那太像是一个母亲对孩子不厌其烦的教导了。

  别跑太快;别吃甜食;别跟同学打架;别跟某某某玩,别学那个没前途的专业;别跟TA结婚。那也全是“为你好”啊,你又曾欣然接受过吗?

  绑架过你的,又被你不知不觉中拿来束缚他们,不知不觉间听话的和说话的两方,早已做了颠倒。

  美国心理学家Frank。S。J提出过这样一个概念:一个人想要走向独立,不可缺少的第一步是对父母的“去理想化”。这个概念有以下三个内延:

  1。知道父母并不是全知全能的,他们有缺点也有优点

  我们在童年时就能模糊地认识到父母的局限,比如妈妈不会弹钢琴、爸爸也摘不来天上的星星。

  但这种认知很容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当我们意识到父母并不是全知全能后,往往又会觉得他们啥也不能。

  没有A的父母那么有钱,没有B的父母那么有文化,没有C的父母那一口流利的伦敦腔。

  这种嫌弃往往以一种自卑的形式呈现,久而久之,会演变成一种自毁性的戾气:反正我也没希望了,还是别努力了吧;他们也没什么了不起,不过就是有个好爸妈。

  如果一个人迟迟意识不到父母的缺點,他就永远没有长大,但如果一个人总是看不到父母的优点,那他也无法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2。允许自己无法满足父母的某些要求

  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有这样的一个情节:热爱拳击的女主角拿到了艰苦比赛的高额奖金,她欣喜地用这笔钱给母亲买了新房子,满心想着要给她惊喜,却没想到母亲在环顾四周之后忽然气急败坏地说:你知不知道,你买了这个房子我就拿不到政府的低保补助了。

  女主角拿着钥匙的手颤抖了几下,原本欣喜的表情迅速蜕变成黯淡绝望。

  我们中的很多人也是这样的吧,将自己的情绪甚至努力的意义都寄托在父母的评价反馈上。如果得到了赞扬就喜不自胜,可一旦没有得到想要的反馈,就会立刻怅然若失。

  而走向独立,就意味着你要为自己的情绪和生命负责,意识到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无法满足父母所有的期望。即便他们没有给予你正面的回应,也不会减少你所做之事的意义。

  我认识的一个姑娘就做得特别好。她是复旦大学金融系的高材生,还申请到了华盛顿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可研究生毕业之后,她并没有如父母所愿进入投行、咨询公司等这种高大上的企业工作,而是跟男友一起跑去南非支教,还创立了慈善基金。

  她父母气得要死,觉得她特别丢人,让他们在拼孩子的同事熟人面前抬不起头,每次打电话都是一顿从头到尾的数落,还以断绝亲子关系苦苦相逼。

  说真的,做慈善的压力并不小于做金融精英,我为她能扛得住这些困苦和冷水敬佩不已。直到有次在她朋友圈看到一句话,忽然明白了她的通透:如果我没办法让父母满意,那就让我自己满意吧。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但是我不只是为他们而活。

  3。接受父母的世界不是围绕你而转的

  有不少读者问过我这样的问题:我爸妈吵架了,我该怎么劝他们?我爸好像有外遇了,我要怎样才能挽回他跟我妈的感情?我不想让爸妈离婚,怎么办?

  这些问题听起来蛮心酸的,不用细想就能感觉到屏幕那头的心急如焚。可我也只能铁石心肠回一句:不要管,除非有一方动了粗,除非他们主动来问你。

  这天下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愿意看到父母吵架,争执乃至离婚。但在婚姻中,孩子是局外人,夫妻关系才是婚姻的主体,他们选择用什么方式相处,选择延续这段感情还是结束它,都是那两个主体的选择,而不是孩子的。

  有的小孩会用“你们再吵我就离家出走”“你们敢离婚我就跳楼”之类的威胁逼父母就范。这种方法短时期内会奏效,可然后呢?

  等你走出家门,有了自己的生活,甚至也成了家,你还有那么多精力管父母之间的事吗?而他们又如何应对那些曾被你狠狠压住,却从来没有机会被解决的矛盾呢?

  你的世界里不止有父母,他们的世界里也不止有你啊。除了是你的父母,他们也是谁的丈夫,谁的妻子,谁的挚友和谁的牌搭子。

  就像他们放过你一样,也请“放弃”他们吧。付出关心,也给予自由,允许他们闯些小祸,但也有能力踩下刹车,让他们如自己所是,而不是你期望的那个人。

  因为最好的关系,从来不是捆绑与约束,而是互相守望,彼此独立。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nfw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