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标题: 曼哈顿的生长规则 [打印本页]

作者: tongzhuan365    时间: 2019-3-7 20:07
标题: 曼哈顿的生长规则
  纽约的曼哈顿是世界金融中心,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发达。但是作为一个岛屿,它有一个先天困境,就是不能像其他城市一样“摊大饼”——只能往上、往高空发展。所以,曼哈顿是全世界高楼最密集的地方。但奇怪的是,曼哈顿的建筑都修建得非常友善和克制。尽管这里楼都很高,街道也非常的狭窄,但是在曼哈顿的街上常年能看到阳光,还留有大量的公共空间供行人行走、休息。

  这个现象可不简单。曼哈顿地价那么贵,寸土寸金,开发商好不容易买了一块地,肯定要把地盖满,把建筑面积做到最大,根本不会顾虑挡没挡住别人的阳光。那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起作用呢?

  其实,这一切要追溯到100年前曼哈顿曾面临的一场灾难。19世纪末,电梯和钢结构的发明使人们可以建造更高的楼。很多地产商纷纷到纽约投资,一栋栋摩天大楼在曼哈顿拔地而起。当时建筑师的设计核心只有两个:把楼建得更高,以及把建筑面积做到最大。那时候曼哈顿的中心城区可以说是遮天蔽日,街道终年见不到阳光,空气也非常污浊。

  1915年建成的恒生大楼,就是当时建筑风格的代表:它体积庞大、容积率惊人,不但阻挡了周边的采光和通风,而且冬季阴影面积多达2。6公顷,是自身面积的6倍,直接造成周边地块办公楼出租率的下降。所以,当时的人都非常讨厌这座建筑,称它为“丑陋的地标”——虽然它很伟大,但它妨碍了别人。

  1916年是一个转折点,纽约市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叫作“1916区划法案”。其要求非常简单:建筑越往高修,楼层面积就得越小。低楼层可以占据全部的用地面积,高楼层的面积就要缩小,要把靠近街道这一侧的空间让出来。特别高的楼,楼顶面积不能超过用地面积的25%。这样才能保证阳光从楼顶斜射下来时照到街道上。

  这本来是一个限制条款,但没想到的是,它居然让曼哈顿的建筑设计风格发生了转变,而且是变得更加美观——原来建筑的形状都是平顶、四四方方的,但如今曼哈顿的代表性建筑,比如帝国大厦,像婚礼蛋糕一样,一层一层,基座很大,越往上越小,最后留有一个独特的尖顶。

  于是,建筑师开始琢磨怎样给建筑物设计尖顶。比如著名的克莱斯勒大厦,是一家汽车公司的总部,他们选用制造汽车的不锈钢金属做楼顶,形状像汽车的轮毂,银光闪闪,非常有特点。这栋建筑还被看作“装饰艺术”的杰出代表。但这也带来一个问题,如果所有的建筑都修成“婚礼蛋糕”形状,千篇一律,会不会太单调了?

  所以,1952年利华公司修建总部大楼时,建筑师就想突破一下。他通过研究1916年区划法案发现,这个法案只规定了建筑修到高空时,面积不能超过总占地面积的25%。于是他干脆将大楼设计成一个长方体,大楼的主体只占地块面积的25%,简洁美观。空出来的面积还可以建成花园,让公司员工可以在午休时散散步。这就是如今的利华大厦,在当时的纽约绝无仅有。现今很多办公楼的设计风格都源于利华大厦。

  在此之前,摩天大楼的外观都是笨重的花岗岩和浮雕,装饰得很豪华,而利华大厦是世界上第一座玻璃幕墙大楼,四面都是玻璃。巧妙的是,因为利华公司的产品是清洁剂,他们在大厦外部安装了一辆洗窗车,每天都将玻璃幕墙洗得一尘不染。所以,这座大楼就是公司最好的广告。更有意思的是,参与设计这座大楼以后,利华公司的总裁在他41岁事业巅峰时,辞职转行为一个专业建筑设计师。因为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人生理想不是做管理,而是做建筑设计。

  利华大厦开了一个先河,把本可以用来修建办公室的空间建成了一座花园。纽约市政府觉得这种做法很好,值得鼓励。于是,在1961年又颁布一项法案,规则同样简单:建筑设计方案如果能够为城市退让出公共空间,就奖励20%的建筑面积。这个政策完全调动了开发商的积极性。越来越多的建筑主动把面积让出来,修建城市公共广场。增添座椅、扩大绿化面积、修建喷水池,路过的男女老少都可以在这里休息。最极端的是花旗银行大厦,它底部10层都是镂空的,只保留了几个支撑柱。就像在水泥森林里,生生挖出了一方天地。城市空间因此也变得越来越多元,越来越舒适。

  其实,回顾曼哈顿建筑的百年历史,最应该思考的是何为一个好的规则。好的規则一般有两个特点:第一,极其简单;第二,边界清楚。因为简单,所以规则容易被执行,能够穿越漫长的时间,被一代又一代的人沿用下去。因为边界清楚,所以规则不会限制创造,反而会激发创造,在边界之外,人们仍然有广阔的空间去施展才华,创造出千变万化的作品。






欢迎光临 人生感悟 (http://nfwq.cn/)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