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后代留下什么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4 11:47: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抗战时期援华的美国飞虎队老兵及其亲属的回忆录中,读到一篇朱先生的女儿对父亲的追述。朱先生1925年出生于旧金山,祖先来自广东台山,他是第三代移民,早年就读于加州大学柏克利分校。1943年,朱先生从军,加入飞虎队下属的407航空服务队,驻扎在中国。退伍后,他回到旧金山,在屠宰公司工作至退休。他娶的妻子,也是在旧金山土生土长的台山人。早在上幼兒园时,他们就认识了。朱先生夫妇养育了六个儿女,最小的女儿在父亲去世以后回忆童年往事,举出两桩。

  一是吃晚饭。每天傍晚,在母亲的监督下,孩子们都坐在饭桌旁。下班的父亲进门,大家必同声说:“爸爸回来了!”爸爸把外衣脱下,挂好,走向母亲,亲吻她的脸颊,轻声说:“甜心,辛苦了!”然后,在柔和的灯光下,一家子动筷子。家里人口多,菜式难免简陋,气氛的和乐却弥补了物质上的缺失。这样的仪式一直延续到孩子长大,离家自立。

  二是睡前。六个孩子在两间相连的卧室就寝。临睡前,爸爸必进来检查,看孩子都睡下没有。然后,爸爸站在卧室之间的门前,把所有电灯按熄,只留下门上的小灯。爸爸轻声说:“祈祷。”他领着孩子们,用方言——台山话,念出祷辞:“多谢耶稣,有衫着(有衣服穿),有嘢吃(有饭吃),有屋企(有屋子住),爱妈妈,爱爸爸。”

  孩子们的嗓音,从婴儿时代的奶声奶气,到少年的变声期,爸爸的引领从来不曾缺席。这场面之所以令我震撼,是因为朱先生把一代代传递的乡愁,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宗教情怀和对儿女的深深爱意之中。

  想起另外一个场景。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全美最热门的访谈节目——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由大卫·雷特曼主持的“深夜脱口秀”上,谈到独生女的出嫁。露天婚礼上,结婚进行曲快要奏响,披雪白婚纱的女儿,挽着老爸微微颤抖的手,即将走上草地之间的小道。此时,女儿对老爸来了个“约法三章”:一,不要踩在草地上;二,不要打踉跄;三,不要哭。克林顿对主持人骄傲地说:“我全做到了!”他又说,“把女儿交给新郎那一刻,想起女儿学步的第一天,仿佛就在昨天……”我借此断定,这位品行不无瑕疵的政治家,给予女儿的应是正面的形象,为父者于其从小到大所示的爱意与文明,永远在女儿的心里延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09:37 , Processed in 0.09618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