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净土在心不在山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 08:4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天下名山僧占多。

  一日,与友神游法清禅师山水图,当读至题画诗有“鸟语声声无尽禅,净土在心不在山……”时,不禁相与一笑,“净土在心不在山”,此心,便是素心。

  两年前,曾与名士方英文君赴素心茶房一饮,一壶碧螺春,几个散淡人,从此得识法清。方君与法清闲谈释门典故,四周帘栊轻垂,有人临习《金刚经》,有人枯坐冥想,淡淡茶香,悠悠佛乐,草草杯盘,昏昏灯火,卸下名缰利锁,浮生于此得闲。

  后又数访素心铭,屋宇更为朗然宽阔,佛像庄严,古木车轮为案,硕大秦砖作桌,小桥流水,竹影摇窗,红巾翠袖来往引水烹茶。于是,边品终南云雾清泉,边与法清禅师接谈,更添几多感慨,所谓入清凉境,生欢喜心,得大自在也。

  前人诗句有云,“但得心闲随处乐,不须朝市与云山”,与法清师之“净土在心不在山”异曲同工,有心便有佳山水,有心便可做得自家主人。

  细读禅师怀念其恩师妙老之文,知法清是个有心人。妙老圆寂十周年之际,法清为大和尚出书一册以寄怀想,书中所叙,令人感喟不已,虽多年缁门生涯,早已将悲欢离合铸成铜铁,然而当年妙老往生之时,法清还是不免心有戚戚焉。照片上,法堂寂寂,挽幛飘飘,法清独坐台阶,眼角眉梢,悲莫名状,怅然若失,又若有所思,“寂静的法堂在告诉我,妙老时代已经彻底结束,亲近妙老的我也该离开了……”

  铁打丛林流水僧。法清向早已非复净土的南普陀挥一挥手,“只带甘泉,不带尘埃”,淡然而决绝。

  从此,便入了终南。

  结庐终南后,是年寒冬,初雪缤纷,法清踏着碎琼乱玉,端着陶罐,从腊梅花上取雪而归,于草庐融雪煮茶,果然一派香醇空灵。

  法清居终南时,慕名来访者不可胜计,举凡文坛释苑,多愿以交识法清为快事,而法清待友亦有道,自称是清茶一杯,野果一盘,清风一缕,山泉一淙,神游山水,话谈古今,此乐何极!遥想法清独居山中,可观明月圆缺,星斗显隐,白云聚散,老树荣枯,山泉盈涸,鸟兽往来,又怎能不因寄所托、感发兴起?足见“天下名山僧占多”之句,非谓僧家独占世间尤物,盖指僧家眼中自有佳山水也。

  如方君所言,法清是名僧,更是有趣人,万籁俱寂,他携箫于品山亭禅坐,星河闪烁,牵牛织女鹊桥相会,因恐惊天上眷侣,他乃“知趣”下山,令人一粲。法清笔下,常绘二僧寂然对坐,山峰壁立千仞,下临万丈深渊,但二僧心境,想来并无临深履薄之感,对坐于此,一任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棋罢已换世,一局不知年,观之顿生宠辱皆忘、地老天荒之感。

  法清遍访名山而独爱终南,常独坐“品山亭”,朝夕品鉴,相看两不厌,此中真趣,外人不得而知也。其实居于终南,法清亦有乡愁,并非恋家,而是对传统文化之丝缕乡愁,某年除夕,他沐手燃香品箫,诵一遍《普门品》,然后展纸挥毫,“山中除夕无他事,写簇梅花便过年”。

  “净土在心不在山”,尘海劳碌众生,心存净土,或能向善,而看住自心,时时处处便可清修,虽无蒲团亦可禅定,虽无经声佛号亦能甘之如饴,将平日之贪嗔痴诸念尽数放下,便可身心大快。

  对朝山进香之众,法清语多褒贬,他称向善之士众多,而亦有不少贪痴之人,在佛前发尽千般愿,但求佛赐予一切,法清对此只有悲悯,愿此辈自求多福可也。对“一年三百六十日,不在会中在饭中”之显宦巨富,欲求片言只语点化以“纵横四海”,他称之为“新终南捷径”,颇不以为然。

  何故?法清有言,商风聚散,宦海升沉,皆须持一颗素心,如此方能参透诸般世相,存平常心,见一切佛,升无上堂也。

  终南月色如洗,一僧徘徊于法堂楼台之间,间或有洞箫呜呜,群山静默,小溪淙淙,真一幅淡极水墨图也。暮秋雨霁,于南五台观漫天流霞,而山川林木古寺,一时清凉世界,外界虽纷扰万端,法清居此,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正如其咏荷之句,“世间若是无尘垢,何处有此清净身”。

  即如此,那便向红尘深处又如何?虽侧身市井,而能心静如水,“昔日住山不识山,只为人间事态繁。如今见得真如月,任是市井亦深山”。法清建佛家庄,原是将深山搬入农村;造素心铭,又是将深山搬入闹市,将山林之气洒向人间,如是如是!

  法清自言登山时喜半途歇息,“与美景谈谈心”,有人健步如飞,一意只是奔袭峰顶,自然无福消受此等心境,而“歇下来,是个大学问”。法清能于寻常处窥破不寻常处,所绘一翁于茫茫江边垂钓,“垂钓不钓鱼,只钓名和利。名利一锅煮,何劳参禅去”,将名利彻底参透,万物于我何加焉!有此炬目,也就难免独自吹箫时,“山风嫌我太寂寥”了。

  观九寨沟飞瀑,法清见其“碧水出山门,奔流入红尘”,心中曾满是叹惜,然而叹惜归叹惜,他终也“奔流入红尘”,于闹市茶饮中自营清静道场,往来多是饱学士,门庭亦有宦海客,法清有平和之容,无逢迎之态,只于一方禅榻前淡然坐定,气定神闲,大隐于市,度化有缘。

  要读通法清,且观其性灵笔墨,画作有“一世英才风飘去,如今老朽卧江流。人生到头皆如是,白骨一堆复何求”,但见江流茫渺,一棵老树枝干虬劲,斜立岸边,阅尽多少兴亡废替,所谓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而置身茫茫宇宙,人生真如一瞬,如此老树枝柯,岁月风霜之后,荣枯无谓,落拓净尽,从容以对,天地悠悠,夫复何言!此中真意,真如法清两句偈语所云:

  芒鞋踏破红尘路,娑婆世界本清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16:40 , Processed in 0.10084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