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装阅读的艺术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2-11 13:52: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知识焦虑症是一种富贵病,那么“假装读过”就是针对该病症的特效药,一粒见效。

  知识焦虑症多发于中产阶层。上流阶层才不在乎你对他们读的书有什么看法呢,贫民阶层也不在乎。只有中产阶层,为了成为所谓“大人物”,孜孜不倦地奋斗着,甚至不惜假装斯文。所谓社交名利场,其间藏着一部“假装阅读”的表演史。那些失败者,往往是由于缺少系统的“假装”指导和训练。他们等待着一个机会,在高端聚会场合中淡然地说出那句话:“通过阅读,我成为伟大的读者链的一部分——奥勒留读柏拉图,然后奥勒留去世了。弥尔顿读奥勒留,然后弥尔顿去世了。现在我坐在床上读弥尔顿。”

  招式篇:堆叠名词只是基本功,最高境界是将格调基因与生活融合

  ——最近看了什么好书?

  ——没有啊,你呢?

  ——我在研读德国哲学家的著作,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物质的倾向只能限制,绝不能完成或满足。”

  ——嗯,这句话出自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卷2。21第13段。

  在“装”这件事上,谁先开口谁就输。只有门外汉才会谈论一本书的具体情节,你更应关心的是故事背景、写作过程、作家的私生活等。

  不过这需要一些基础知识。你可以去看《巴黎评论》的作家访谈。这份被称为“文学的DNA”的杂志创办于1953年,采访过艾略特、海明威、博尔赫斯、索尔·贝娄等319位著名作家。仔细阅读这份杂志的作家访谈,不仅可以获知很多文人八卦,还可以了解这些作家都写了什么书、在看哪些书,这样你就能得到一份权威的书目。

  读讣告也是一个速成之法。《先上讣告,后上天堂》一书的作者玛里琳·约翰逊认为,会被写入讣告的人,往往是某一种事物的先驱——猫砂发明者、卡车司机民谣先驱、海浪音乐先驱,还有口蹄疫防治先驱、冷冻蔬菜先驱……还好“先驱”这玩意儿怎么用也用不完,不像中国人最钟爱的“时代”,每一位大师的离世都要带走一个时代,倒是符合霍金“能量的变化产生时间”的理论。

  当你和别人谈到雷蒙德·卡佛的《当我们在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时,可以这么说:“故事设定富有想象力,以此为母本改编的《鸟人》的剧本就比较弱了。但整体来说,出色的剪辑和炫目的大手笔制作,使得这部电影还值得一看。”接下來,你就能“超链接”到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和硬汉派侦探小说的其他代表作者。担心背不全外国人的名字或捋不直舌头的话,可以从卡佛聊到村上春树:“我刚看了他最新出的一本短篇故事集,特别有意思,不过好像还没有中文版……哦,我想起来了,你没学过日语,可惜了!”此时,坐在对面的你就得适当反击了。你可以说你根本不读当代文学作品,“那都是些朝生暮死的东西,不看也罢”。

  “装”之大忌,是在朋友圈晒图书封面——真读过一点书的“同行”都能看出来,那本书你根本就没读完,拍完照片,那本书的使命就算完成了。因为从心理补偿的角度来说,当一个人越缺少某种东西,便越愿意对外宣称自己拥有它。另外,去“世界最孤独图书馆”“中国最美图书馆”打卡之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它们是不是某楼盘的配套工程——毕竟,“假装阅读”的工程,可大可小、可公可私。

  装备篇:越“无用”越有用,越“冷”越艳

  “装”之装备的精髓无非两点:“无用之书”最有用,“冷知识”最浓艳。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门类,旧杂志、百科全书、辞典等品种,皆在此列。

  首先,必备几本有点发霉的塞缪尔·贝克特、弗吉尼亚·伍尔夫、克里斯托弗·伊瑟伍德、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简·奥斯汀的作品。最好是从旧书店淘来的英文版、法文版、德文版,稍微掸掸灰,但别弄得太干净,随意夹几张ElAteneo、CityLightsBookstore、Shakespeare&Company等世界知名独立书店的书签。

  再来几套历史学和哲学的丛书,一定要那种原文对照版的。不论是柏拉图还是亚里士多德,不论是普罗提诺还是奥勒留,必须是原文版的,至少是希腊文/英文,或者拉丁文/英文版的。

  其次就是辞书,《牛津英语词典》《大英百科全书》《宗教百科全书》……必须是被翻得破破烂烂的,有多处书页脱落,前后残缺不全,书页上有葡萄酒渍和用墨水笔写的旁注。若有人问起这些辞书,你可以说:“我知道现在手机就能查资料,但拿放大镜读辞书的感觉实在太棒了!”

  不妨再整点繁体字版的《再造“病人”》《疾病的文化史》《疾病与治疗》《枪炮、病菌与钢铁》等。如有人问起,一定要说清楚,这不是医学教科书,更不是“养生鸡汤”,而是文化史。在别人都认为没意思的东西中找个奇妙的角度说出它的趣味点,你会成功“圈粉”无数。因为别人会假定,这么冷僻的知识你都知道,一般常识就更不用提了。

  当访客接二连三地流露出佩服之情时,记得说一句:“嗐,这些破玩意儿都是些乱七八糟的书。”

  反侦篇:“戏精”常有,“老戏骨”却是稀缺的

  就像间谍必须拥有反间谍能力才能活下去,你也得掌握识别“装”的知识。也许某次聚会之前,你刚刚背了一串名词准备卖弄,却偏偏遇到另一个背过同一串名词的我,这就很尴尬了。

  某著名演员曾说自己最喜欢的一本书是西点军校出的《没有任何借口》,但这本书在2004年就被证实是一本彻头彻尾的伪书。类似的还有《人类简史:我们人类这些年》。

  “戏精”常有,“老戏骨”难得。英国广播公司的一项阅读调查发现,有14%的英国人想过要读“世界经典文学名著”,但真正读过的只有4%。类似的榜单《卫报》也做过,那些重复出现的、人称“我不骗你,这些书我真的都读过”的作品一共有8部,分别是:《一九八四》《战争与和平》《远大前程》《麦田里的守望者》《魔戒》《杀死一只知更鸟》《罪与罚》《傲慢与偏见》。当被问及为何撒谎时,他们表示,主要是为了给谈话对象留下深刻印象。

  而中国人之年均阅读量,近几年虽有攀升,但总量依然不容乐观。2017年4月18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14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7%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量很大。

  也就是说,我们完全能够成功地假装读过一些书,且跟我们谈话的人很有可能也没有读过那些书。因为真正读过那些书的人都是绝少参加社交活动的“书呆子”,你不太会碰上他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05:29 , Processed in 0.09890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