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3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柴继军:从摄影发烧友到“图片掮客”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6 09:20: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5月下旬,南京女孩陈小姐与拥有187亿美元身价的“脸谱”老板扎克伯格,在美国举行婚礼的图片在网上一出现,短短3天点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照片拍摄者赵美做梦都没想到,她仅仅将其上传到一家“图片银行”里,一下就赚了10万元。其实这都是“图片掮客”柴继军的功劳。

  互联网时代的成熟契机

  柴继军1974年出生在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22岁从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系毕业后,在《中国青年报》摄影部担任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

  柴继军的工作是,每天处理全国各地摄影师用特快专递寄来的照片,但由于题材和版面所限,实际上能用的只有十分之一甚至更少,剩下的往往会被扔掉,因为没人愿意保存这些“淘汰货”。柴继军觉得这样做非常可惜,也许另外一个报纸的编辑正为缺少这些图片而发愁呢!

  身为摄影发烧友的柴继军知道,拍一组好图片很不容易,比如一些反映西藏民俗和奇美自然风光的作品,拍摄者往往要翻山越岭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个中滋味外人很难体会到。于是,他试着把一些照片转给其他媒体的同行使用,然后再将稿费邮寄给投稿者。虽因“自找麻烦”累得一塌糊涂,但柴继军看到作者在来信中的惊喜和感激,觉得自己这样做很有价值!

  2000年4月的一天,柴继军和跑IT口的记者李学凌当时正搭档做一个关于张朝阳、王志东等互联网英雄的选题。在报社食堂吃饭时,这位同事对他说:“互联网这帮人就会烧钱,我们做一个不烧钱、能赚钱的生意如何?”柴继军忽然想到了自己为人推荐图片的事。因身在摄影圈,非常清楚行业需求和痛点所在:一边是作者很难精准地为作品找到合适的“婆家”,造成照片资源的大量浪费;一边是成百上千家报刊、出版社等因为与拍摄者缺乏沟通,编辑们每天都为缺少好图片而着急、苦恼。很少有媒体建立自己的图片数据库,摄影师和图片需求机构之间因缺乏中介服务商,效率才非常低。

  柴继军认准照片是非常适合在互联网上进行营销的一种商品。

  其实图片买卖的生意过去也有人想做,但“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成本太高了。”柴说,在互联网产生之前,商业创意图片主要靠拷贝正片和产品图册,新闻图片主要依靠庞大的卫星传输系统,控制这个渠道的是像新华社、路透社这样的大机构,只有它们付得起昂贵的卫星传输使用费。互联网通过将图片数字化,轻松地上传下载,彻底打破了大机构对图片市场的垄断。

  同事李学凌非常认同他的观点,于是二人开始一边写商业计划书,一边寻找技术合作伙伴和融资。

  “图片来了”

  小李很快说服陈智华(现CFP副总)加盟。2000年5月1日,网站正式运营,李学凌将其取名为“Photocome”,意为“图片来了”。

  和当时所有的创业者一样,三位年轻人都希望能迅速拿到投资扩展业务。最初他们在深圳找了一个做传统经营的老板,这人也是摄影发烧友,对做图片生意非常感兴趣。可是当他把这个投资项目跟其他股东解释时,却出乎意料地遭到强烈反对。他们说这绝对不行,这两个人什么都还没有,我们投好几百万还不控股,脑子有毛病啊?

  于是,在只有陈智华一人全职,柴继军和李学凌均为兼职的情况下,这个小网站还是艰难地开始运转了。

  有趣的是,从正式上线运营的第一天起,这个图片交易网站就开始为柴继军和他的摄影师朋友们创造收益,新浪成为他们图片的第一位买家。一个可查的数据是,第一个月,就成功销售了4万多元的图片。很快,搜狐也紧随其后成了柴继军的客户。

  大把现金的流入不仅让柴继军看到了希望,也让那些摄影师们信心倍增,很快就聚集到50余位专业摄影师上传图片参与交易,半年之内就有1000多位摄影师上线供图。

  2003年李学凌希望把公司从专业的图片交易网站转型为图片社区,他说我们不应过分在乎租赁几个服务器的费用。这样做虽然不赚钱,但能把公司快速做大。当然弊端还是有的,大家都心疼“太烧钱”!见自己的想法得不到实现,李学凌将手中10%的股份作价10万美元卖给了投资人,随后跳槽去网易担任总编。

  好朋友离开后,体制内提升无望的柴继军下定决心从单位辞职,全心投入把图片生意做大。

  “就像捡芝麻的公司”

  最近一件最有意思的事件是,2012年5月19日,身价187亿美元的“脸谱”老板扎克伯格,在自家后花园里低调举行婚礼。当时受邀的亲朋好友只有100人,大家还以是为他过28岁的生日,没想到竟是他结婚。新娘是谁?大伙猜一定是位绝色美女。直到南京小丫陈小姐露面人们才发现,她的长相很普通,皮肤黝黑甚至还有点胖。在场的华人女孩赵美马上为其拍照,后经当事人同意,她又把自己平时为陈小姐拍的几张生活照一起上传到柴继军那里。

  没想到,这些图片被各大网站采用后,短短3天点击量就超过1500万人次。毫不夸张地说,这组照片产生的强大冲击波,远远超过报纸的整版文字报道。在网上购买这些照片的中外媒体还真不少,仅3天时间,作者赵美就进账10万元。也许再过些日子,一辆崭新的宝马就可风光地开进家门。

  “我们就像捡芝麻的公司,把那些芝麻全部捡到一起。”柴继军和他的伙伴们用12年的时间,将一个大多数人看不上眼的图片代理小生意做成了一个高门槛的视觉影像数据产业。他甚至有些“狂妄”:从2000年到现在,中国和全球所有重要事件的影像,我们这儿都有。靠内容积累门槛,后来者将很难撼动CFP在这个领域的领先地位。

  如今,柴继军的公司已发展到拥有3000多位签约摄影师和艺术家,每天更新图片2500张,除国内4000家报刊、电视台、广告公司和网站是其客户外,还与海外100多家图片社、版权机构合作代理图片销售。这个昔日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目前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图片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20 01:43 , Processed in 0.09816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