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才与马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22 21:0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才以马为喻,或者说用马比喻人才:人才为本体,马为喻体。

  马是大型哺乳动物,四肢强健,力大善跑,加上它的感觉器官发达,眼大位高,视野开阔,记忆力、判断力都很强,方向感也极准确,是非常有用的家畜。在我国上古时代,马是专为拉车用的,直到战国后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从匈奴学来了骑马术,骑马之风才逐步盛行起来,马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马也和人一样,由于受到先天和后天条件的影响,彼此之间体格有强有弱,能力有大有小,因而有良马与劣马之分;人才以马为喻,就是用良马比喻英才,用劣马比喻庸才。

  古籍中常见以“马”为形旁的形声字:“骐、骥”是良马的名称,“驽、骀”是劣马的名称,可以两字合用,也可以一字独用。《楚辞·九辩》是战国时楚人宋玉所作,其中用“却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推开良马不去骑,驱赶劣马上了路)两句,来抒发他怀才不遇的悲伤,是最明显不过了。

  “骏”,《说文》释为“马之良材者”,显然从“俊”字衍化而来:人之良材为“俊”,马之良材为“骏”。古往今来,“俊”和“骏”都被认为是特别好的字眼,用它们来起名字的人,几乎随处可见。

  韩愈在《杂说四》开头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是把有才能的人比作千里马,把能够识别人才的人比作伯乐(相传为春秋时相马能手)。韩愈又在《送石处士序》中说:“伯乐一过冀北之野,而马群遂空。”冀北是古时出产良马的地区,伯乐一经过那里,那里的良马就被搜罗一空,说明有识之士能够识拔真才。

  有两条成语与人才问题密切有关。据《战国策·燕策一》记载郭隗对燕昭王讲的一个讽喻性故事,说有一位国王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得,后来他的侍臣花了五百金买了一匹死马的骨头回来,国王大怒,侍臣说:“这样一来,天下都知道你肯出高价买马,好马就会找上门来了。”果然不到一年就买到了三匹千里马。后因以成语“千金买骨”比喻渴望求得贤能之人。另一条成语“骥服盐车”,说是让千里马去拉运盐的车子,比喻大材小用,未遇知己,也见于《战国策·楚策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08:11 , Processed in 0.09621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