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给士兵减负为啥这么难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9:22:0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被网络、激光武器和无人驾驶飞机支配的战场上,人类士兵的作用似乎越来越不明显。值得注意的是,人们原本以为技术进步能让士兵们轻装上阵,但今天军人的行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沉重,甚至让全身披挂铠甲的古代武士相形见绌。

  这是为什么?要知道,近些年有不少新型运输装备被吹得天花乱坠,包括能驮行李的机器骡子,还有让人力大无穷的机械外骨骼。但它们并没有发挥设想中的作用,这意味着“士兵负担过重”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不是单凭一两项新发明就能解决的。

  军人的行囊越来越沉

  名目繁多的随身装备让古今中外的军人又爱又恨。美国《大众机械》杂志网站称,早在公元前107年,罗马将军盖乌斯·马略就发现,行动迟缓的后勤补给车队总是拖累军团的进攻速度。于是,他对士兵的随身行李加以规范:除了兵刃、盔甲和盾牌,还得加上够吃两周的食品以及锯子、柳条筐、铲子、水袋、镰刀和镐头。彼时,罗马士兵背着80磅(约36千克)重的装备,平均每天行军20英里(约32千米),由此获得了“马略之骡”的绰号。

  时间倒回1000多年,在中世纪的骑士时代,一套全身盔甲至少有60磅(约27千克)重。虽说骑士们都有坐骑,但在攻城作战时,他们还是得穿着沉重的盔甲攀登云梯。

  火器时代的到来让盔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没过多久,武器弹药就成为士兵的新负累。美国ResearchGate网站提供的数据显示,南北战争时期,一名步兵需要携带总共60磅(约27千克)重的装备,包括一支10磅(约4。5千克)重的火枪。“二战”期间,美军士兵的随身装备重量为70磅(约32千克)左右,1944年诺曼底登陆时,许多人被行囊拖累,溺水身亡。

  1945年以来,美军就士兵负荷问题进行过至少5次调查,所有调查都认为士兵不堪重负,亟待寻找减轻负重的办法。时间来到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情况依然无甚改观。

  高科技带来更多负累

  2016年,美国《军事时报》披露了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新体测标准:合格的士兵应负重152磅(约69千克),行走9英里(约15。5千米)。就在人们争论这一标准是否太苛刻时,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爆料称,在阿富汗前线的军人,负重200磅(约90千克)的大有人在。

  今天的士兵为什么不设法让自己轻松些呢?原因得从单兵防护措施说起——光是防弹衣加上头盔,重量往往就超过20磅(约9千克),要是再加上保护脖子、胳膊、腹股沟和肩膀的护甲,这个数值还会增加。英国国防部智库“皇家三军防务研究院”的专家杰克·沃特林曾多次深入伊拉克战区,他对《大众机械》解释说:“实战经验告诉我们,护甲往往能救你一命,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所疏忽,多半会付出惨重代价的。”

  此外,一支带弹药的步枪重15磅(約7千克)左右,还有手雷、食物、水、斗篷……加上零碎物品,如手电筒、夜视镜和医药包等,一项项算下来,个人负重很容易达到六七十磅。

  如果把班和排这样的基层作战单位考虑进来,情况会更复杂,因为一个作战小队里总得有人携带额外的弹药。60毫米迫击炮的炮弹重4磅(约2千克),火箭弹的分量与之相似,作为班组支援火力的M249机枪的一排子弹重6磅(约2。7千克)。谈到士兵为何喜欢多带弹药,沃特林解释说:“你火力的强弱,与战斗的胜负有直接联系。”

  对用惯了高科技装备的现代军人来说,还有一类负担不能不提,那就是电池。美国智库“现代战争研究所”研究员詹姆斯·金举例说,排级单位装备的无线电台每块电池重约4磅(约2千克),身处战线最前方的每个士兵平均要携带20磅(约9千克)电池。

  让机器人代劳?未必靠谱

  为了让士兵尽可能轻装上阵,各国军方提出的解决方案大同小异。首先是用轻型材料制造装备,包括近些年流行的碳纤维。其次是为部队配发专用载具——古代用动物,如今用机器人。就后一方面来说,美国波士顿动力公司的四足机器人“大狗”堪称“网红”,但在实际使用中并不可靠,军方倾向于把装备交给轮式机器人运输。

  据《军事时报》报道,美国陆军的“班组多用途设备运输”项目正在测试多种小型自动补给车,美国海军陆战队也对相关技术感兴趣。英国陆军2018年11月举行的“自主勇士”演习也设置了一个科目,用小型无人驾驶车辆实施“最后一英里补给”。这些机器人可以选择跟随向导,也可以用GPS测绘越野线路。士兵无须在前线操纵机器人,从而降低了暴露在敌人炮火下的概率。有了机器人的帮助,士兵还可以随身携带更多武器,某些时候,多带一挺机枪就足以逆转战局。

  然而,让机器人代劳存在明显的问题:把大部分装备搁在一个外形扎眼且轰隆作响的机器人身上本身就不稳妥。沃特林指出:“用无人车运输物资,等于给敌人提供了一个靶子。它一旦被干掉,你就会失去所有装备。这是一个如何分配风险的问题。”

  还有一个思路是提升士兵个人的负重能力。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出一套被称为ONYX的动力外骨骼,它依附在士兵下半身,让装备重量与佩戴者分离。被美军看中的还有Dephy公司研制的ExoBoot,这是一款更简便的装备,能为佩戴者的踝关节提供助力。

  不求轻装上阵,只要万无一失

  如果所有这些措施都无法让士兵减轻负担,那就要从作战思想层面找对策。事实上,军人绝大多数随身携带的物品只是为“以防万一”,特别是携带的弹药往往过量。

  英国军方曾进行过一项代号为“佩恩计划”的调查,发现指挥官和士兵都喜欢做最坏的打算,通常会假设后勤补给完全断绝,但如此极端的情况极少出现。相关研究以1966年在越南的“隆潭战役”为例:那场战斗中,澳大利亚士兵与北越军队交火两个多小时,澳军每个士兵只配备了3个弹盒,每个弹盒里有20发子弹,但大多数人的弹药没用完。

  研究结论能否说服前线官兵?谁也不敢打包票。面对巨大的不确定性,实战环境下的部队更愿意把任何能背得动的东西都带上,以便将危险降到最低。用沃特林的话说:“当需求不确定时,万无一失的选项就是给士兵所有你能给的。”

  归根结底,与两次世界大战时期相比,21世纪的军队更在乎有生力量的损失及舆论影响。沉重的负荷会导致士兵肌肉拉伤、膝盖积水,但百宝箱似的行囊可以带来更小的伤亡、更猛的火力、更快的通信、更持久的战斗力。特别是在新闻业高度发达的当下,各国军方不敢因小失大。由此推论,为士兵减负仍将是一项“不可能的任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02:50 , Processed in 0.094218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