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温情变革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2 12:00: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有一个艺术家叫村上隆,他讲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日本这个国家什么都有,就没有一样东西,那就是希望。”什么叫希望?希望就是未来的不确定性。如果未来非常美好,但它是有确定性的,那它也不会带来任何希望。

  一

  日本人当年很重视IT。1981年的时候,还没有微软,日本人提出了一个伟大的第五代计算机的计划。日本财政拨款8。5亿美元,开始进行这个计划,一心想要超过美国人。但是随后的十年间,日本人发现这个计划太大了,最终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了?不是日本人不重视,也不是投入不够,而是市场经济赋予企业这种生生死死的自然节奏,日本人顽固地不去遵守。

  我小时候看电视广告,出现的是索尼、松下这些公司,現在还是这些公司。孔子说过一句话,叫“老而不死,是为贼”。对,它们就是个祸害。

  当大公司要追求所谓的永续经营、基业长青的时候,它们就会成为社会的祸害。而日本上上下下的文化氛围,真的就打造出了一批祸害。

  很多中国人从日本回来后的感受是:日本什么都好,就是有一点,你不可能创业,整个社会没有给创新、创业留下任何缝隙。你举目四望,这个社会已经成熟到了一定程度,所有可干的事情大企业们都包了,你惟一可以选择的生存方式,就是进入职场,最好是进入大企业,然后熬年头。

  二

  在日本某家大公司的网页上赫然写着一段话:“我们欢迎变革,我们确实需要变革。但是,我们需要的不是那种任由市场作祟的变革,我们需要的是那种温情脉脉的、让所有人感觉到安定、安心的变革。”

  这还叫变革吗?就拿我们中国来说,前些年,有些上海朋友在讨论:“为什么阿里巴巴这样的公司不出在我们大上海?我们这个地方的经商环境多好啊。”

  对,就是因为所谓的环境太好了、太规范了。一个刚刚开始发展的网商公司,难免有一点点不规范,你一会儿工商来查,一会儿税务来查,一会儿消防来查,它还怎么发展呢?所以,很多网商公司只好跑到离上海这个规范的环境远一点儿的地方,比如杭州。

  很多日本企业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终身雇用制搞不下去了,所以它们正常的反应就是,原来的老员工存量不动,但是增量——也就是新员工,对不起,你们改叫临时工吧。佳能公司后来任命了一个CEO,叫御手洗富士夫,他上任之后就裁了一万人。日本社会当即就炸了锅,不是说好的终身雇用制吗?你怎么能裁人呢?御手洗说:“你们看清楚了,我可没有裁正式员工,我裁的都是临时工。”其实市场经济规律还是在起作用的。

  由此,日本社会就酿成了一个族群,叫穷忙族。他们找不到正式工作,一会儿在这儿打个零工,一会儿又到那儿打个零工,但是他们可都有一颗向往稳定的心,都向往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所以,即使大企业释放出了大量的社会边缘人,但是他们却不可能成为社会创新力的来源。

  那些大公司里面年过半百、已经丧失创造力的人怎么办呢?企业就把窗边的一排位置给他们腾出来,那可是最好的位置,可以看得到窗外的风景,让他们喝喝茶、看看报纸,度过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就算了。这帮人被称为窗边族。

  三

  于是,穷忙族和窗边族这一对大宝贝,构成了日本经济的癌症。你可能会说,日本人求仁得仁,有何怨乎?我们就愿意付出这样的代价,来换得社会的安定。可是得到这个结果了吗?

  在世界发达国家中,日本的自杀率是最高的,日本人的幸福指数排名是比较靠后的。你可能又会反驳:日本企业付出这样的代价,换得的就是员工的忠心。我可以告诉你,这个结果也没有得到。

  我看到过一组调查数据,如果问日本的员工:“你愿意跟你的企业一起拼搏向上吗?”只有54%的日本员工说“愿意”。而美国人呢?74%的人说愿意。如果问日本员工:“你和你的企业价值观一致吗?”只有19%回答“是”。而美国人呢?有41%。如果问日本员工:“如果再让你选一次,你还会选这家公司吗?”只有23%的人回答“会”,而美国人这样回答的有69%。说白了,美国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要大过日本员工。

  你可能会说,如果把日本经济的整套制度都否定了,那二十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的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四

  确实,那个时候的日本经济和日本的这套制度,就好像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给大家举一个例子,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它的上游供应商有2000多家,而且跟这些上游配套厂商每次只签一年的合同。而日本企业就不一样,丰田的上游制造商只有几百家,而且一签合同就是四年。

  在汽车这么复杂的产品行业里,确实讲究上下游产业链配套的稳固性。具体到一个人身上也是这样,一个工人在一条生产线上反复钻研自己的手艺,他的产品的质量和精度,确实更容易得到提升。二十世纪80年代的家电产品也是这样,比如说录像机、电机,里面有那么复杂的零配件,它确实需要这样的制度,需要这样的员工。

  可是那个时代过去了,现在的电子业是一个什么时代?叫模块化生产,很多大企业都把生产扔给了富士康这样的公司,富士康是在全球进行采购,各种各样的零配件之间就是一个模块的关系。员工在装配它的时候,不需要多高的技巧,仅仅按照一些图纸,再加上富士康发明的一些专业的装配工具,经过短暂的训练,马上就可以上岗。所以,日本经济的那一整套优势,在现在的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也就过时了。

  当然也不是全部过时,像前面讲的汽车业,还有单反相机这种内部结构非常精密的产业,日本人的竞争力现在依然不错。但是,时代大潮不等人,一代新人换旧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7 09:55 , Processed in 0.15689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