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BBC纪录片为什么好看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 11: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想拍一部好看的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只要有好的摄影师就够了;要想拍得优秀,还得请人写一个好故事;如果还想达到BBC的水准,那就必须请出王牌纪录片解说员才行。

  摄影是个技术活

  《蓝色星球》是BBC(英国广播公司)旗下的自然历史组担纲制作的一部史诗级纪录片。第一季首播于2001年,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全景式描述地球海洋生态系统的大片,上映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海洋热”,各国电视台争相模仿。10多年后,BBC再次把镜头对准了海洋,只不过镜头后面的机器已经从当年的16毫米胶片摄影机变成了6K高清数码摄像机,拍出来的影像即使在IMAX(巨幕电影)屏幕上也能够做到画质清晰。

  当然了,BBC纪录片之所以吸引人,绝不仅仅是因为画质好,更是因为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具有很强的科普和教育功能。南部非洲的那个冲浪胜地之所以被BBC导演看中,也不光是因为浪大,更是因为那里是海豚最喜欢的游乐场。每当巨浪来袭,总能看到一群海豚在浪花里窜来窜去,像是在玩冲浪。这一独特行为才是BBC最关心的,也是观众最想看到的。

  为了尽可能地拍出制片人想要的效果,BBC的分集导演们可谓绞尽脑汁,专门请人设计制造了几件“秘密武器”。比如:为了拍出海洋生物捕猎时的动态画面,BBC设法把微型摄像机安装在虎鲸和金枪鱼的背上,让观众跟着这些海洋猎手一起去抓鱼;为了拍出珊瑚礁的细节,BBC专门设计制造了一种能够在海底使用的高清探针摄像头,将其插进珊瑚礁的缝隙之中,可以拍到生活在那里的小鱼小虾;为了能同时拍到水面上和水面下的景象,BBC请人制造了一种直径达60厘米的超级球形镜头,分屏影像能够同时把水上和水下的世界拍得清晰。

  BBC不但想方设法把这些表层海水中肉眼可见的景象拍得好看,而且把深海中那些肉眼看不见的景象也拍了出来。

  “BBC在拍摄技术和设备上不惜重金,绝不仅仅是为了拍出好看的大片,更是因为这些技术和设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讲故事。”《蓝色星球》第二季总制片人马克·布朗罗说,“比如,我们之所以冒着风险近距离拍摄海豚冲浪,是为了让观众相信海豚确实只是在玩,没有其他目的。”布朗罗继续说道,“当然这不仅是我们的看法,科学家也这样认为。事实上正是他们建议我们拍摄这组镜头,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好故事。”

  好故事的来源

  布朗罗在接受采访时最喜欢用的词就是“讲故事”,仿佛他不是在拍野生动物纪录片,而是在拍电视剧。动物故事当然不可能像人类电视剧那样一波三折,但这个关于海豚冲浪的故事同样充满了戏剧性,其背后的内涵甚至更为深刻。

  此前人们普遍相信地球上只有人类才会把时间花在“没用”的事情上,其他动物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生存或者繁衍后代。但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越来越相信海豚也会把时间花在娱乐上,比如冲浪。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海豚来这里冲浪有实际意义,它们纯粹就是来找乐子的。

  动物居然也会做“无意义”的事情,这件事实在是太有意义了。

  另一个关于海豚的故事,甚至比这个冲浪故事更有意义。故事发生在红海北部,那里生活着一种宽吻海豚,也像其他海豚那样喜欢在沙子或者鹅卵石上摩擦身体,以此来磨掉身体表面的死皮。潜水员发现,这种海豚有时也会去一种角珊瑚上面摩擦自己的身体,但它们都只用身体的特定部位去接触这种角珊瑚,似乎那个部位有什么特殊的需求,只能通过摩擦角珊瑚来满足。

  科学家经过仔细的研究,终于揭开了谜底。原来这种角珊瑚的表面分泌一种抗菌物质,正好可以用来治疗海豚的皮肤病。换句话说,这种角珊瑚就像海豚的药箱,它们是去那里抓药治病的。

  在科学家的建议下,BBC摄制组专门去了那里,拍到了更有意思的画面。宽吻海豚母亲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游到角珊瑚附近,自己先过去蹭一遍,然后轻推小海豚,似乎在鼓励孩子学着自己的样子做。小海豚立刻明白了母亲的意思,很快就学着母亲的样子做了一遍。

  看到这一幕,稍微有点常识的觀众都不难看出其背后的意义。以前人们认为,只有智力超群的灵长类动物才会主动把知识传授给下一代,人类更是其中的佼佼者。《蓝色星球》却告诉我们,这一行为并不是灵长类的专利,海豚也会。

  也许有人会说,海豚属于哺乳动物,脑容量大,智商高并不奇怪。那么,接下来的一幕则把观众彻底看傻了。这个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大堡礁,那片海域里生活着一种鞍斑猪齿鱼,成鱼体长40厘米左右,长得呆头呆脑的,一张嘴我们就能看到几颗米粒般的小碎牙。这种鱼最喜欢吃蛤蜊,而光凭那几颗小碎牙肯定是咬不开蛤蜊壳的。但是别急,只见一条猪齿鱼从沙子里挖出一只蛤蜊,用牙叼着游到了一个碗状的珊瑚礁里,然后它使劲儿一甩头,把嘴里叼着的蛤蜊甩向珊瑚礁,一次不行再来一次,几下之后蛤蜊壳就被坚硬的珊瑚礁撞开了。

  这是个偶然行为吗?显然不是!这条猪齿鱼每次都会把从沙子里找到的蛤蜊带到这个碗状珊瑚礁里,不管距离有多远;而且珊瑚礁内已经有好几块蛤蜊碎片了——说明这个小家伙知道这是附近海域质地最硬的珊瑚礁,最适合用来砸蛤蜊。

  这说明了什么?说明这条小鱼居然学会了使用工具!此前科学家们只知道灵长类动物和少数鸟类会使用简单工具,鱼类使用工具的案例极其罕见。BBC拍到的这段视频是人类第一次用专业的影像设备记录下来的鱼类使用工具的证据,完全可以作为科学论文的辅助材料。

  “必须感谢海洋科学家,《蓝色星球》里的很多故事和灵感都来自他们,没有他们的帮助这一切都是无法想象的。”布朗罗对记者说,“第二季的拍摄一共花了4年时间,其中很多时间都花在阅读科学论文上了。我们从论文中找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新发现,然后从中挑出那些最适合拍成纪录片的好故事。这套片子就是这么拍出来的。”

  就拿《蓝色星球》第二季来说,为了拍摄这套7集纪录片,BBC自然历史组一共进行了125次远征,去了39个国家,足迹遍布全球所有大洋的几乎所有的海域,甚至包括南极冰盖下1000米深的海底。只有这样他们才敢说《蓝色星球》是关于地球海洋的最新最全面的纪录片,其他电视台望尘莫及。

  因为海洋的特殊性,BBC甚至反过来帮了科学家一把。“陆地交通方便,环境宜人,搞科研的成本相对较低,所以BBC想拍的所有陆地题材几乎都早已有科学家涉足了,摄制组只要跟在科学家后面拍就是了。”布朗罗告诉记者,“但是海洋面积太大,环境太过恶劣,很多地方就连科学家都很难抵达,只能间接地研究。于是我们和科学家达成协议,由BBC出钱派摄制组去那些地方,比如深海和极地等,科学家随行,一边担当科学顾问,一边从事自己的研究。”

  事实证明这个方式取得了双赢的结果,BBC顺利地拍完了片子,科学家则完成了自己一直想做却因缺乏经费而做不成的研究。迄今为止,在这套片子的拍摄过程中已经诞生了12篇科学论文,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最会讲故事的人

  精美的画面和神奇的故事是BBC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两大金字招牌,吸引了无数观众。不过这两招都是可以被其他电视台学习和模仿的,不能算是BBC的专利。BBC纪录片的独门暗器,也是BBC纪录片能够称霸全球数十年的最关键因素,就是纪录片界的王牌主持人大卫·爱登堡爵士,他被公认为最会讲故事的人。

  如果你只看过BBC出品的那些经过中文配音的史诗级大片(比如《地球脉动》和《冰冻星球》),那你很可能错过了这个地球上最具辨识度的声音。很多欧美人都会告诉你,他们是听着这个声音长大的,其中就包括英国的威廉王子。他出席了《蓝色星球》第二季的首映式,坐在他旁边的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就是片子的配音者大卫·爱登堡爵士。

  爱登堡可绝不仅仅是个配音演员。事实上,他不但是BBC纪录片的创始人之一,而且是全世界所有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鼻祖。他开创的拍摄模式至今仍然被很多电视台效仿,大家所看到的很多这类纪录片里都有他的影子。

  爱登堡于1926年5月8日出生在伦敦附近的一座小镇,童年则是在莱斯特城度过的。他的父亲是莱斯特城一所大学的校长,从小他接受到很好的教育。在他成长的年代,大英帝国的辉煌虽然早已不在,但帝国留下的博物学传统仍在。受此影响,爱登堡从小就喜欢大自然,尤其喜欢收集动植物化石和岩石标本。中学毕业后他选择去剑桥大学读地质学和动物学,获得了自然科学学士学位。“二战”期间他加入英国皇家海军服役两年,战争结束后他去一家出版社负责编辑儿童科普书籍,不过他并不喜欢这份工作,便把简历投给了一家广播电台,试图成为一名播音员。虽然没有被录取,但那份简历被BBC电视台看中了,于是爱登堡进入了电视这个新兴行业。

  1957年,BBC自然历史组在布里斯托成立,力邀爱登堡加盟。经过一番考量,爱登堡决定接受邀请,但他坚持在合同书里加上一条:必须允许他偶尔暂停工作出去拍摄野生动物纪录片。结果他当年就去坦桑尼亚拍大象了。

  在爱登堡的大力支持下,BBC制作了《西方艺术史》和《文明史》,这两套片子被公认为人文历史类纪录片的开山鼻祖,确定了这类纪录片的行业标准。与此同时,爱登堡重操旧业,继续拍摄他最心爱的野生动物纪录片,为此他几乎走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经历了常人很难想象的艰辛。

  年轻时的爱登堡算不上帅哥,但他镜头感很强,屏幕上的他总是面带微笑,极具亲和力。他的嗓音非常有特点,吐字清晰准确,又没有播音腔,听起来非常舒服。他还很有幽默感,善于从艰苦的野外生活中寻找笑点。

  爱登堡本来可以一直按照这个方式拍下去,但他却并不满足,试图寻找新的拍摄方式,更好地展现大自然真正的样子。1979年,一部划时代的作品《地球生命》问世了。这套13集的纪录片彻底改变了以往纪录片讲故事的方式,爱登堡不再频繁出境,而是留在屏幕后面担任解说,让动植物成为画面的主角。故事的来源也不再是BBC导演的个人发现,而是在广泛咨询了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之后,从中选出的最新最有趣的研究成果。

  这套片子一经推出便立刻获得了广泛的好评,被誉为现代自然历史类纪录片的开山之作。爱登堡趁热打铁,又陆续推出了《活力星球》和《生命之源》这两套片子,合起来并称为“生命三部曲”。此后他主持拍摄的《蓝色星球》和《地球脉动》等系列片也都延续了这一模式,获得了更大的成功,因此这个模式便成为纪录片行业的最高标准,并一直延续至今。

  除了尊重科学和会讲故事外,爱登堡还非常善于利用最新的摄影技术,无论是彩色、高清、IMAX、3D和计算机辅助虚拟现实等新的技术手段,还是直升机、无人機和潜水器等新的拍摄手段,他都力争在第一时间学习采纳,因此他成为拿过黑白、彩色、高清和3D这4种格式的英国电影学院奖的唯一一名电影人。

  爱登堡喜欢拍摄自然历史类纪录片,同时他也是全球知名的环保人士,一生致力于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由于对人类文明所做的特殊贡献,爱登堡于1985年被英国王室授予爵士头衔,还在BBC操办的“100位最伟大的英国人”投票中被大家选中,排名第63位。这份榜单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已去世,因此爱登堡被当代英国人视为“国宝”。此外,他还被评为当今英国“最可信赖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9 11:32 , Processed in 0.0848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