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辩与默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8-30 09:48: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该好言,还是该寡言,这个问题真不好说。我是个寡言的人,尊崇道家的“大辩若讷”的思想。庄子说得更明白:“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庄子还说过:“渊默而雷声,神动而天随。”这都表明,道家以“无言”为宗。“沉默是金”这句话,可以在道家找到其源头,虽然这句话是一个叫托马斯·卡莱尔的苏格兰人说的。

  近日重读《荀子》,发现荀子的观点,和道家迥异。他说:“君子必辩。凡人莫不好言其所善,而君子为甚焉。是以小人辩言险,而君子辩言仁也。言而非仁之中也,则其言不若其默也,其辩不若其呐也;言而仁之中也,则好言者上矣,不好言者下也。故仁言大矣。”在荀子看来,是好言好,还是寡言好,没有一定之规,关键看言是否合乎“仁之中”。“仁之中”是什么?也就是儒家所谓“致中和”吧。

  “致中和”是个抽象的概念,不大好理解,所以荀子将辩者分为小人之辩者、士君子之辩者、圣人之辩者这样三等,来对“致中和”的儒家思想加以发挥。他先解释“圣人之辩者”,是“不先虑,不早谋,发之而当,成文而类,居错迁徙,应变不穷”。这种“辩”,形式上是“随机应变”,恰若阪上走丸,自然而然,不露痕迹,的确是最高妙的一種境界。就内容而言,“发之而当,成文而类”,自然是符合“仁之中”的思想,而且可以作为后世取法的对象,有点像法庭审判中的判例。

  “士君子之辩者”是这样的:“先虑之,早谋之,斯须之言而足听,文而致实,博而党正。”就形式而言,这类辩者就像参加辩论赛,事先要做足功课,譬如收集材料、整理思想什么的,所以是有痕迹可寻的。“圣人之辩者”纯任天机,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士君子之辩者”则比较强调“预则立”,不打无准备之仗,智识上自然赶不上前者,但态度是可取的。就内容而言,这类辩者虽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但不是夸夸其谈,而是言必有据,言必有矩。这个“矩”,还是荀子所谓“仁之中”,“致中和”的理念。

  最后看“小人之辩者”:“听其言则辞辩而无统,用其身则多诈而无功,上不足以顺明王,下不足以和齐百姓,然而口舌之均,噡唯则节……”荀子认为这样的辩者是“奸人之雄,圣王起,所以先诛也”。荀子之所以痛恨这样的辩者,是因为他们徒然逞口舌之辩,完全远离“仁之中”的儒家传统,巧舌如簧,以奸诈之言欺骗人民,妖言惑众,淆乱视听,这也就是孔子所谓“巧言令色鲜矣仁”。

  说到这里,我们就清楚了,按照荀子的观点,若辩以“险诈”为宗,則辩不如默;若辩以“仁厚”为柢,则默不如辩。就这个意义言,“君子必辩”,是因为君子做到了辩则“仁之中”。

  就时风而言,大家自然是喜欢会说话的人,不会说话如我辈,自然是被人看不起的。但话又说回来,时风中有个问题,就是大家喜欢的那些会说话的人,他说的话,是否真的如荀子所言,达到“仁之中”呢?这又要打个问号了。事实上,我发现,我们很多人喜欢的所谓能言善辩的人,其实恰恰正是荀子所深恶痛绝的“小人之辩者”。这样的人,舌头上像抹了油或者蜂蜜,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投其所好,花言巧语,把人哄得团团转,但私下里,也许正如俗语言,“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父亲生前,看我舌头钝,沉默寡言,常常教导我,还是要学得油嘴滑舌一些,不然大家不会喜欢你。但如今我已人到中年,依然故我。看到荀子对辩者的分类,我感到很亲切,于我心有戚戚焉。一个人言而不能做到“仁之中”,那就真是“辩不如讷”了。

  自己不善言辞,所以更亲近道家。私下里,觉得道家寡言,还是因为底气足。庄子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实在是因为天地无须言。天地的美,就摆在那里,言还是不言,那美都是磅礴的,言反而显得多余。所以我个人感觉,道家省言,实在是因为道家人格真的很充实。“圣人被褐怀玉”,因为怀藏着美玉,即使披着粗麻布,那光彩也是掩藏不住的。在道家看来,“能言善辩”,更像是虎豹身上的花纹,美则美矣,但似乎有点华而不实,甚至是招祸的根源。庄子不说“虎豹之文来畋”吗?

  自然,不能因为自己不善言辞,就否定言辞的价值。荀子对“辩者”的分析,很值得我们后人学习。荀子说:“法先王,顺礼义,党学者,然而不好言,不乐言,则必非诚士也。故君子之于言也,志好之,行安之,乐言之,故君子必辩。”当说的时候,一定要说,而且要说得好,说得漂亮。说不是为一己之私,说不是要险诈欺人。说就说得光明正大,说就说得无懈可击。“发之而当,成文而类”,是说的最高境界。这个境界用三个字概括,则是“仁之中”。说能达到“仁之中”,那一定是善言,是美言。老子说“善言不美,美言不善”,但事实上,能达到“仁之中”的言,则应该兼有“善”与“美”的特质。

  愿每个人言则达到“仁之中”,为善言,为美言。言为心声,心美了,善了,言则跟着美了,善了。荀子讲语言美,实则在说心灵美。在荀子看来,一个心灵美的人,一定要用言语把心灵之美传递出来,以感染更多的人,这不正是我这个教师每天在做的事情吗?但我还是不得已补上一句,若是您满嘴跑火车,胡言乱语,乃至污言秽语满天飞,则不如把嘴巴闭上,让我们大家,耳根清净些为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7 06:21 , Processed in 0.145006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