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感悟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化身博士的美国梦

[复制链接]

3万

主题

3万

帖子

10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0422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2 10:1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果说经典电影《化身博士》里充满了悲剧色彩,那么现实中的化身博士则满是喜剧的味道。白天他是一脸严肃古板的化学博士,而当夜幕降临,他则化身为制造欢乐的脱口秀演员。两重身份的交织在他身上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他把美国副总统拜登逗得乐不可支,也使自己登上了美国“谐星”的最高领奖台,还两次参加全美最火的电视节目《大卫·莱特曼秀》,一夜成名,成了美国人气最旺的笑星之一。

  这就是黄西,一个出生在吉林白山的东北人,一路求学直到获得生化博士学位的标准理科男,却又出人意料地奔走在喜剧的道路上。

  罗永浩曾为一本上市新书《黄瓜的黄,西瓜的西》写下这样的推荐词—书的作者黄西就是两种美国梦的集合体。如果以30岁作为一个大致分界,黄西人生的前半场是在兢兢业业注释经典美国梦,后半场则扭头一转,朝邪门美国梦狂奔而去。

  黄西在中国的成长,是典型的“凤凰男”轨迹。少年时热衷逃课、偶尔打架,成绩全校倒数,高中老师断言他肯定考不上大学,父亲为此早作打算,给他找了份锅炉房的工作。黄西心里嘀咕:“哇,我爸后门真硬。”但高二开始,他的成绩却一路突飞猛进,最终考入吉林大学。当大学毕业大家都考研究生,他跟着考;去中科院读研,周围的人纷纷出国,他也跟着出。在美国莱斯大学读博,然后毕业拿绿卡,买房,做科研。如果故事这么继续下去,那我们很容易就能猜到后面发生的事情,然而一段时期之后,他产生了身份危机,觉得自己总是被人忽略,没有存在感。

  还好有幽默在。大学时的他就喜欢写笑话,而他的妻子金研也正是他用一箩筐的笑话“骗”回家的。

  2001年黄西偶然跟朋友一起看了一场脱口秀,他没有完全听懂台上的笑话,却莫名地被打动。“我是不是也可以和他们一样上台讲笑话?”2001年底,黄西报名参加了一个业余的脱口秀学习班。当老师告诉他,脱口秀有点像中国的单口相声,不过在美国娱乐圈,从没有从事脱口秀演出的华人时,一直不满于博士平静生活的黄西灵机一动:他为什么不做华人脱口秀第一人呢?对于黄西的想法,妻子非常支持。于是31岁的黄西做出人生第一个“另类”的选择。

  2002年美国波士顿的汉纳体育酒吧,不少美国人聚在一起喝酒、打球,谁也没注意到,一个身材瘦小、戴着近视眼镜的中国男子走到角落里的麦克风前,用带着浓重口音的英文做自我介绍,要给大家表演。5分钟后,既没人笑也没人鼓掌。等他走下台,有个白人小伙子走过来对他说:“你可能很有趣,但是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

  那天晚上,是这个中国男人的首次登台演出。不用说,失败了,没人记得他的名字。而为了取得这次登台的机会,妻子陪着他大雪天里站在酒吧门口一一拦住过路的人,直到拉到了三位客人,老板才同意他上的台。这是一个黯淡的开始。

  从那时起黄西经常主动跑到俱乐部寻找演出机会,辛酸的往事都被记录在了他后来的段子里:“有一次我给一个俱乐部老板打电话,电话接通后,他非常简短地说了句‘一小时后再打过来’就挂断了。一小时后,我再次打给他,他对我吼道:‘你他妈是个什么东西,你是一个闹钟吗’?”

  2003年,黄西鼓起勇气参加了波士顿一年一度的喜剧节,独特的移民经历让黄西的笑话显得与众不同。比赛结束,位列第八的黄西名气不胫而走。不过2005年喜剧节的被淘汰,2006年的错过却又重新令黄西的笑星之路陷入了低谷。他开始考虑是不是要放弃相声,重新回到科研上去。好在他的人生词典里,对“成功”的定义有一个直白的表达: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即使不断失败。随着儿子的出生,黄西渐渐醒悟过来,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是懦夫的行为,当了父亲之后,更应该充满勇气。

  黄西随身带着笔记本,每天在上面写下五到十个笑话,8年的时间他积累了数千个段子。此时的他就像那只鸭子,表面平静,却在水下不停地滑水。与人们印象中脱口秀艺人的长袖善舞、言谈机变迥然不同,黄西语言平实,多年的表演经历并未将他理科男式的腼腆与严谨褪去。而这种气质恰好促成一种独特的可爱:自信的眼神、僵硬的动作、透着“天然呆”的表情搭配高智商的笑话,成就独有的黄西式脱口秀。

  2009年黄西登上了无数艺人梦想中的大卫·莱特曼的晚间秀,接着就有了他被请到2010年美国记者年会上,调侃副总统拜登,逗得他大笑的一段。和《莱特曼秀》一样,黄西是这个舞台上出现的第一个华裔笑星。

  2010年,黄西辞去药厂工作。从一名生化博士,到专职演员,黄西这一步走了11年。他清楚,如果没有之前8年几千个段子的积淀,根本不会有他和《莱特曼秀》的交集,也就没有他的今天。

  “学术界从来都不缺中国人,但喜剧界还没有来自中国第一代移民的声音。”这句话如今已然成了黄西众多“励志”名言中的一句,它多少解释了黄西另类道路的选择。

  正如他在自己的自传《黄瓜的黄,西瓜的西》中所提到的,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它很微弱,但是最为真实;幽默是面对人生不完美的最好方法。还有什么比一个梦想的实现更让人开怀大笑呢?这注定是一场喜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人生感悟  

GMT+8, 2024-11-18 11:31 , Processed in 0.190974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